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7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应对舆情声誉风险 维护银行社会形象


    机制防范 

    建立声誉风险管理机制

    □   山东临朐农村商业银行 吕学杰  贾光昌  徐金铭

    舆情猛于虎。

    近年来,因舆情导致的金融行业声誉风险案件层出不穷,给涉事单位造成了难以估料的损失,如何应对舆情声誉风险已成为摆在银行业面前的一个共同话题。尤其网络和自媒体普及的21世纪,人人面前都有一个话筒,随时随地可以发表话语权,各种所见所闻随处可拍照、下载、上传,这对银行业应对和处理舆情进一步增加了难度,舆情处理可谓如履薄冰。当前形势下如何处理好舆情声誉风险,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舆情声誉风险涉及各业务条线,突发性、随意性强,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彻底解决部分高管人员“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各级领导应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风险事件,善于发现苗头性问题,对于同一事件发生两次以上投诉的应重点关注,安排专人查事由、找原因,不得任其发展,一推了之;应层层把关,积极协调,避免负面舆情升级和损害农商行声誉。只有管理层重视起来,才能有效带动全员应对舆情声誉风险防范打牢基础。

    正确面对,及时处理。农商银行立足城乡,服务“三农”,点多面广,人员众多,业务涉及千家万户,舆情风险难免出现。如果出现了舆情应正确面对,应以开放、积极的姿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导向正确的原则,做好舆情工作;应严格按照省市联社文件规定要求,第一时间启动总部制定的舆情声誉风险应急预案,对待发生的舆情要弄清事情真相,正确研判、不推诿、不扯皮,实时关注舆情信息,及时澄清虚假信息,形成舆情通告在第一时间对外披露,口径统一,言行一致。

    依托新闻媒体,正确舆论引导。新闻媒体具有传播信息迅速、引导舆论面广、报道及时的特点,如果一旦发生了舆情,我们要在第一时间查明事实真相,形成舆情通稿,报经领导批准后第一时间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布,通稿中除主人公姓名可用化名外,其他如地点、时间、数据等因素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含糊其辞,一旦形成对外披露通稿,原则上不再改动,以增强通稿的真实性。如果新闻媒体提前介入,我们要第一时间启动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对突发事件及敏感问题进行市场研判,确保掌握最新舆论热点,以提高披露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其他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私自接受采访。

    综上所述,只有建立起严密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构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主动、有效地防范舆情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村商业银行社会形象。


 

    应对策略

    巧妙处置负面舆情

    □  安徽灵璧农村商业银行  凌  敏   苏继统

    信用,作为银行的根本,一旦受损,就会导致声誉下降,严重时可引发挤兑,对银行经营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合理处置负面舆情对银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安徽灵璧农村商业银行面对负面舆情,坚持“快速响应、分级处理、有效管控”整体思路,主要把握两个原则:

    坚持“黄金四小时”原则,争当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自媒体时代,负面舆情危机具有突发难控、中心难测、传播迅速等特点,短时间内经过几个“节点”就可能将事件发酵为有重大舆论影响的事件。

    因此,要做到第一时间甄别危机源头,第一时间调查掌握事实真相,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举例来说,客户某某实名举报某支行客户经理“吃、拿、卡、要”、所申请贷款久拖不办等问题。在接到举报后,该行分管领导迅速安排部署,纪检监察立即介入,并现场调查、取证,第一时间查清了该客户经理违规接受举报人“吃请”的事实,对该客户经理做出行政处理、罚款、调整工作岗位的处理决定;同时安排专人重新对该笔贷款进行调查,限期出具调查结果决定贷与不贷并及时向申请人反馈,并向全县发文通报。通过及时处理,举报客户对处理结果较满意,负面舆情得到迅速把控。

    坚持上下联动,危机分级处理原则。负面舆情大致分为一般负面、中等负面和重大负面三个等级。对一般负面信息,要进行持续关注和分析;对中等负面信息,则应该进行适当干预,避免其演变为全局性的重大危机;而对于重大舆情危机,要主动承担责任,多部门参与,积极化解。

    今年某行就发生了一起误挂他人存折、取走现金的突发事件。鉴于以往发生过误改姓名、误挂他人粮补存折事件,该行在充分运用好远程授权系统的基础上,对于粮补存折挂失采取财政所查找账号办法。但是一家支行还是发生一起挂错事件。面对突发事件,支行迅速响应,一方面向客户讲清误挂事件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迅速联系财政部门和客户所在村负责人赶到大厅,安抚客户情绪,通过财政部门负责人联系到取走5000元现金的挂失者前来银行,错领现金者退还他人资金。该行为二人重新办理存折,最后两位客户对该行处置问题的速度和态度均比较满意,偶然突发事件得到妥善解决。

    由于负面舆情在银行偶有发生,如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银行的正常营业秩序,也会给客户带来不便甚至是经济上的损失,笔者认为,商业银行正确处理负面舆情大致可以运用以下几个方法:

    同媒体保持良好关系,遇到负面舆情,主动与媒体沟通。同媒体保持良好沟通关系,可在第一时间掌握事件原由,节约沟通和处理时间,把握主动权。负面舆情出现后,不回避问题,积极沟通,如果媒体反映或者网上爆料问题属实,该行应诚恳接受批评,及时给予解决,化解负面舆情。

    适当进行冷处理。尽量避免责怪媒体,激化矛盾,即使媒体报道失实,网上爆料虚假,给该行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也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冷静处理问题,及时与新闻媒体或爆料人联系,提出更正或者删帖要求,并发布辟谣信息,消除不良影响。

    开展自查自纠,迅速整改提升。对客户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自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客户对银行产品、服务流程不了解,还是员工服务不周到,还是内控不严导致的风险事件,把问题的根源搞清楚,以便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消除风险点,从根本上铲除负面舆情产生的土壤。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