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小微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其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目前大部分小微企业融资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制约,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二是小微企业进入门槛低、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失真;二是小微企业涉及行业多,范围广,产品杂,科技含量较低,不易分类界定和管理;三是小微企业多位于产业链下游,产业水平低,受产业政策和外界经济环境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差;四是小微企业多属家族式管理,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融资风险高。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构建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优势,联合工商、税务、工信、经贸等机构,加强银政企合作,继续完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实现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完全有效整合;加强全程管理,进一步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公平、透明、诚信的社会环境。
依靠政策帮扶拉动小微企业。政府要充分在税收优惠、财政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收费减免等方面对小微企业予以倾斜,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丰富宣传形式,把优惠政策第一时间送达企业;担保机构要充实资本金并提高担保能力和规模,降低小微企业担保收费,建立与银行业的风险分担机制;金融监管部门要对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低息或政府贴息贷款、再贷款等;金融机构要在信贷管理上要向小微企业倾斜,减少利率上浮幅度,放宽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
支持地方金融机构给力小微企业。由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集中在县域,作为县域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的信用社,应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可能将财政性资金存入信用社,有利于提高信用社继续服务“三农”及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应保持营业税等优惠政策,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信社积极改制。
发挥公共媒介传播作用,强化社会舆论支持。一方面,引导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高信用意识,学习金融知识,提高正确运用金融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产品的正面宣传,引导小企业、小商户通过规范途径合法融资,营造金融和谐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