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家住上海市奉贤区南中路的李女士一大早就去家对面的南桥集贸市场买猪肉,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交易完全实现了电子支付,打开手机就付款成功了。“以后再也不用准备零钱了,很方便,还节省了不少时间。”让李女士欣喜的是,新的支付方式不仅快速便捷,小票上还有不少有价值的信息。“包括商户编号、名称、猪肉产地等等。”南桥集贸市场经理褚亮告诉记者,这些可追溯的信息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权利,也有利于市场数据的采集。
据了解,南桥集贸市场是上海市奉贤区供销合作社打造的现代、智慧的标准化集贸市场。去年9月,奉贤区社投资500多万元,对市场摊位柜台、用水用电系统、监控系统、喷雾降温设备等进行了升级完善,使市场布局科学合理,管理规范现代。市场摊位以“片”为单位,设置了蔬菜、禽类、水果等区域。此外,每个摊位上方均安置有一块显示屏,显示当日的菜价及经营户的营业执照、销售、检验许可证等,为群众提供放心、舒心、诚心的“菜篮子”服务,为智慧菜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月17日,奉贤区社与奉贤区经济委员会及建设银行奉贤支行联手打造的奉贤区首家智慧菜场——南桥集贸市场开门迎客。
说起智慧菜场对消费者的好处,褚亮如数家珍:“每个商户都会配备一个奉贤区经委提供的托利多电子秤,结合建设银行的智慧金融解决方案,让市民可使用IC借记卡、龙卡云闪付HCE、Apple Pay、Samsung Pay等多种方式进行支付。”褚亮认为,支付的多元化为商户和客户省去了拿钱找零的麻烦,也增加了市场客流量。此外,交易金额在300元以内的无需密码和签名。针对老年消费者,南桥集贸市场开通了“敬老卡”支付。“上海市70以上的老年人都有敬老卡,可以在市场直接刷。”不仅如此,菜市场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帮助老年消费者及商户解决支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市场而言,智能化的支付可以提高结账效率,聚集市场人气,增加交易量。而电子化的交易背后是大数据带来的好处,“通过每个月的数据收集可以分析市民的消费习惯、人员流动等情况,适时调整菜市场摊位位置,增减相应摊位数量。”褚亮认为,大数据带来的红利可以为菜场经营管理者的科学管理、经营决策提供帮助,这是单纯提高摊位费远不能比的。
目前,电子支付正在猪肉摊位试点,一个月后,将会普及到水产、蔬菜等摊位。上海市奉贤区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主任马晨辉表示,南桥集贸市场的智慧方案将会在整个奉贤区菜市场进行推广,提高区域内菜市场的经营服务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体现公办菜场的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