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理念是农村商业银行追求绩效的根据,是在对自身发展状况、核心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的经营目标。农村商业银行要根据自己的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管理水平、风险承受能力等确立一个相应的安全边界。尽管农村商业银行的信用文化建设现状相对其他现代商业银行而言,稍显滞后。但农村商业银行已具备了建设信用文化体系的可能性和条件,具体思路是:使信用意识内化为信用理念,把信用理念具象为信用制度,以信用制度约束信用行为,让信用行为形成信用习惯,达到良性循环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确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永远是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第一要务,要确立风险管理意识,把风险管理渗透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建立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农商银行要以提高效益和功能为目的,以创新为动力,把信用理念阐释为信用规范。细化操作流程,减少无效环节和无效岗位,弱化低效环节和低效岗位;通过职能的明确和工作架构的完善,区分岗位职责,强化职责约束,提高岗位效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人机相互制约、人人相互制约,从而实现权力机制的重新确立和有效制衡。员工要完整、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信用风险管理的技巧与策略,学会分析、预警经营管理风险并进行风险评价。
强化和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制度。内部评级制度是银行机构量化控制信用风险的重要技术手段,且已被中外商业银行广泛应用。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农村商业银行还应进一步完善内部评级制度,对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起到助推作用。
注重培养员工的信用价值和信用理念。要多方面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让员工熟悉各业务条线的制度规章和违规处罚办法,以信用制度约束信用行为。要注重对全体员工信用意识的培育,使信用价值内化为信用理念,让信用行为形成习惯,把信用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重视对农村商业银行信用文化的对外传播。有必要通过大众传媒、员工当面宣传等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途径,向公众传播自己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理念,获得客户的认同,并帮助客户充分理解我们的信用制度和规范可能为其带来的利益,达成双赢共识,自觉遵守信用制度,从而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的社会信用环境,从而实现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良性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