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4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销社发展农村电商的问题和建议

□ 孙伟

    2015年是供销合作社农村电商大发展的一年。政策的出台、“双创”精神的激励、市场的一再升温等因素都在添火助力。经历了一年多的迈进,各地供销合作社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但回过头来冷静审视,也能发现暴露的问题:

    1.政绩冲动强烈。在电商气氛的鼓舞下,部分供销合作社在既不具备产业背景,又不具备基础条件的情况下,盲目跟随别人的脚步,形成了“为了电商而电商”的局面。以农村电商中最常见的两种形式为例,日用品电商需要老百姓对网络购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农产品电商需要当地拥有特色农产品和适宜的物流条件。如果相关条件不具备,那么盲目上马就有可能会导致水土不服,甚至半途而废。

    2.缺乏人才和资金。虽然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发展,但供销合作社的自身积累资金极其有限,加之仍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亟须解决,比如职工社保缴纳、社员股金清退等。在面对汹涌而来的电商大潮时,基层供销合作社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资金投入。另外一个制约因素就是人才。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干部职工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在学习和实践电商时面临较大的思想困难。在农村,本来懂业务的电商人才就缺乏,供销合作社的情况更不容乐观。

    3.资源尚未充分利用。作为一个拥有60多年历史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地区拥有其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资源。尤其是在乡镇这一级,基层社的土地和房屋都是开展电商业务时可以倚重的实体资源。即使是在某些改制比较彻底的地区,供销合作社的声誉仍是农民比较看重的无形资产。但是现实中,受限于思维定势和缺乏改造资金,部分基层资源并没有物尽所用,没有担当起电子商务进农村的重要节点和服务末端的作用。

    4.电商业务单一。一般来说,农村电商包含日用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农资电商、综合服务等几种形式。从全国范围来看,供销合作社开展比较多的业务是日用品下行,这主要依赖于淘宝代购,也就是始于浙江遂昌的“赶街”模式。其他几块业务中,农产品上行由于需要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等环节,取得成效的地区并不多。县市级农资公司受限于资金和认知,很难建起云农场、农商一号那样专业的农资电商平台。在综合服务中,做的比较多的只是手机费、水电费代缴和快递收发等等业务,满足不了在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农民对更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5.盈利模式待寻。当前,发展农村电商盈利的供销合作社乏善可陈(不包括淘宝开店形式)。以最成型的日用品代购来说,现在的状态普遍是不温不火,利润也就是能基本覆盖电商服务点的佣金。各地供销合作社都在积极摸索,总体上还处于前期投入阶段。由于分级所有体制,县市供销合作社的经济体量偏小,不大可能获得风险投资。故此,供销合作社在渡过了初期投入之后,比如门店信息化改造、物流车辆配套、运营人员招聘等支出,往往就陷入了宣传乏力、销量有限、利润微薄的惨淡境地,只能依靠政府补贴勉强度日。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是自建平台销售农产品。2015年初以来,各地特产网上商城犹如雨后春笋,数量显著增长。但是,平台虽然建好了,但流量是不会自动来的,“守株待兔”的概率太低。如果不从线上和线下两方面积极宣传推广,外界根本无人知晓。销量没有起色,利润就更如空中楼阁无从谈起。于是,一个个网站就只能深藏闺中、鲜为人知了。

    电子商务是供销合作社重塑往日辉煌的重要契机。一旦错过,供销合作社或许很难再找到这样的机遇。为此,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五点建议:

    1.转变固化思维,避免盲目跟风。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做出了全新构建,所以有志于开拓电商事业的供销人,尤其是各地一把手,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掌握电商运营理念。同时,也需要全新认识电商,对其保持清醒态度。电子商务能让传统产业加上互联网的翅膀,但绝非一加就灵。现实中,披着电子商务的外衣,做起所谓的网络平台,要么实际经营与其毫无关系,要么根本就没有关注流量,最后只是留下一个“僵尸”网站。这样的失败例子也不少。

    2.开放办社,积极与民营企业合作。供销合作社的资金、管理、人才、市场意识等短板不可能一日补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鼓舞下,社会上涌现出了众多的电商企业。供销合作社应该基于自身资源和政策优势,秉承开放办社的宗旨,积极与民营企业合作,引入他们的资金、人才和开拓精神,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笔者在十几个省份调研时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凡是电子商务做得比较好的供销合作社,几乎都有民营企业参与的身影。

    3.积极承接电商巨头的县域代理职能,借船出海。县级运营中心是成就农村电商的基础平台。各大电商巨头在进军农村市场时,不缺资金、技术和产品,唯独缺少基层网络。长期深耕农村商品流通领域的供销合作社具有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故此,县市级供销合作社应积极顺应市场趋势,主动与电商大鳄合作,充当起他们的县域代理者角色,并通过借船出海来壮大自身实力,最终达到造船出海的目标。例如,许多供销合作社承办了农村淘宝县级运营中心、淘宝和京东地方特产馆、云农场农资县级工作站等。

    4.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电商业务。电商市场瞬息万变,其本身并没有一定之规,也无固定模式,所以供销合作社必须抛弃对模式的盲目崇拜,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地区特点,探索多种业务。许多知名的生活服务类电商,比如58同城、大众点评、美团网,它们的触角尚未完全深入县城和农村市场。县级供销合作社完全可以找准切入点,搭建县域综合服务平台,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5.破解盈利难题,寻求可持续发展。由于没有强大的资本做支撑,供销合作社亟须快速找到盈利突破口,培养起自身造血功能,确保可持续发展。否则,羸弱的社有经济根本经不起再三的尝试和长时间的市场培养。所以,许多常见的电商推广方式并不适用于供销合作社,比如补贴消费者、低于进价的爆款营销等。在此,建议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线下资源,比如网点、渠道等,并借助政府号召力,做好地推工作,把消费者从线下向线上引流,尽快实现资金回流。

    供销合作社还应该多借助新型手段。比如,作为一种新兴的推广方式,微信营销具有操作简单、社群效应和裂变传播等优点,非常适合特色农产品销售,也适合在县域内实施。举两个例子:河北邯郸市涉县供销合作社的“悯农供销特产”微店,在朋友圈和培训微信群中销售以老核桃为主的太行山特产,销量可观;山东日照市供销合作社利用微信公众号“社区家园”开展农产品微信下单和城市社区即时配送业务,打造了地方版的“京东到家”。

    (作者单位: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培训二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