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7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典型案例】“社村共建”:重塑组织体系 服务农业现代化


    

    2012年,山东临沂市莒南县社在全省率先探索“社村共建”,构筑“基层社+村‘两委’+农民合作社+信用互助社”四位一体合作机制。

    “‘社村共建’是将供销合作社的技术、资本、渠道等经营优势与村‘两委’的组织优势相结合,共建为农服务中心、农民合作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等项目,创新基层组织体制机制,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临沂市供销合作社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任巩明文如是说,“社村共建”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并使供销合作社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自身优势契合

    政府“三农”工作需要

    “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处议事、无心干事”一直是困扰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一大难题。2012年,临沂市立足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鉴于供销合作社的技术、资金、渠道等经营优势以及遍布城乡的组织体系的网络优势,将这项工作交给了临沂市社。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社村共建”探索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路子,形成了党政领导、组织部门牵头、供销社主办、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基层组织缺乏人才、服务手段单一的问题,实现了“有钱办事、有人办事”;而且通过开展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加快推进经营服务向田间地头延伸、组织体系向村级延伸,增强了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实力,提升了其为农服务能力,在经济上和组织上密切了与农民群众的联系。

    共建项目与四个结合

    临沂莒南县洙边为农服务中心大厅设有便民服务厅、农民培训中心、农业机械化服务、粮食烘干储存、农资精准化服务五大服务功能区,集智能配肥、大田托管、粮食烘干储存、农机化服务、日用品联采直供、技术推广和培训、气象预报等服务于一体。莒南洙边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庞立虎介绍,洙边为农服务中心是由洙边镇供销合作社、洙边村“两委”、博丰家庭农场共同组建,年可获得农资供应、大田托管、粮食烘干等服务性收入482万元,实现利润35万元,社区集体年增加经营性收入13万元。这是临沂市社“社村共建”的一角。

    “社村共建”工作不仅要通过共建为农服务中心、农民合作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等五大项目实现,还主要依托四个结合。

    一是与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相结合。“第一书记”工作是2012年山东省按照中央、省委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在全省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等部门单位中选派扶贫科技特派员,到贫困村协助“第一书记”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的行动。通过引导省、市、县三级“第一书记”积极与供销合作社对接,聚集派出单位资源,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优势,大力发展村社共建项目。二是与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相结合。推进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和农民合作社“三进”工程,完善各类便民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农民生活服务区和生产服务区的项目建设。三是与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相结合。积极发挥当地产业优势,通过与村“两委”合作,组织农民有序开展土地托管,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打造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产业链。利用供销合作社营销渠道,帮助农民解决“卖难”“卖贱”难题。四是与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依托日用品和农资网络,将经营终端向村级延伸,畅通日用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

    “社村共建”不仅推进了为农服务协同机制建设,更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

    2012年底,临沂市委组织部和市供销合作社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社建”工作的意见》。

    2013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村社共建”工作的意见》,确立构建“村级党组织+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的三位一体模式,明确提出着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供销社发展“四赢”目标和带干部队伍建设、带基层组织建设、带服务功能建设、带基层阵地建设“四带”任务。

    2014年综合改革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高度重视,相继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出台政策措施,积极构筑“基层供销社+‘村两委’+农民合作社+信用互助社”四位一体的合作机制,形成了党政领导、组织部门牵头、供销合作社主办、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共建为农服务中心、农民合作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等五大项目。

    今年,在原有五大共建项目的基础上,临沂市社进一步引导各共建主体向共建服务中心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拓展延伸。

    目前,临沂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在1045个村居,共建2629个项目,选派130名村干部与121名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进行互挂交流任职,增加村集体收入4448万元,助农增收4.2亿元,为基层社增加资产7993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