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一个“+”号的位置变化耐人寻味。过去,无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是深度融合,都是“+互联网”的概念,即传统产业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我们再看“互联网+”,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某种意义上讲,今后的互联网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上升为矛盾主体,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极大地提升传统行业的产业效率。
反观传统的茶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存在从业人员分散、茶叶品质难以稳定、销售渠道多样、管理效率低下等多种问题,从而导致有着茶文化底蕴的中国市场,竟有“七万家中国茶企不敌一家立顿”的说法,产业效率低下成为了中国茶行业发展的瓶颈。究其根源,还是在于产业链各环节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茶叶生产者不知道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消费者也很难对茶叶品质进行专业鉴别。而作为中间层的茶叶厂商,又面临着整合上下游以及同行竞争的双重压力。
对此,“互联网+”会给茶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呢?茶企可以通过对互联网大数据的运用,建立茶行业直供直销体系,实现茶行业供与需、产与销的信息对称与顺畅,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高效整合。试想有一天,当茶农、茶叶厂商、消费者可以在手机上查询到茶叶销量、产品评价、服务评价、信誉评价等各种茶叶的相关数据分析,可以通过理性判断去引导生产、营销、消费,这必将提升茶产业效率,促使茶产业升级。
目前,我们欣喜地看到互联网茶企正在朝这个方向做出努力与尝试,譬如醉品商城正在致力于打造茶叶茶具产销一体化的茶叶B2C电商,倡导O2O模式的线上茶叶批发平台。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优秀茶企加入到这场产业链变革之中,共同推动中国茶行业做大做强,让中国成为全球茶文化交流中心,将中国茶与茶文化传播至全球。
(张鹭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