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3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金融零售商” 小银行的终极目标

□ 本报记者 刘一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人们突然发现做零售才是银行的真正出路,富国银行的成功就是典型案例,保持独特的‘零售商’经营模式,融入到社区百姓身边,为个人和小企业提供平日所需的金融服务。”一位商业银行高管对《农村金融》周刊记者说。

    3月20日,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零售银行业研究报告》,提出“新常态”下零售银行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预计2020年零售银行业收入将达到3.5万亿元人民币,占比将超过银行业总收入的40%。 银行业发展环境急速变化。

    贷款增速回稳、存贷利差收窄、社会融资方式转变、不良贷款反弹和监管“宽进严管”等变化,都是各家银行所要面对的“新常态”。

    扎根基层、点多面广的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加快调整发展战略、转变盈利模式,应对新常态。

    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是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的首要选择。

    “我们现在的办法就是十多年前的做法,重点做农户贷款、小微企业贷款,而大企业的贷款基本上不放了。” 北部地区某县级农商银行高管告诉《农村金融》周刊记者,“农户和小微企业即便陷入困境还可以重头再来,过几年缓过劲儿,贷款还能追回来,可是那些规模几千万、几十个亿的大企业如果倒掉了,就很难再起死回生了,对银行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这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主动出击。”中部一家县级农商银行董事长对此表示赞同:“做小、做散、做零售,现在我们只能这样,也必须这样,包括像‘扫街’这样的贷款营销方式,都是我们十多年前用过的办法,现在都要重新捡起来做。”

    “我非常看好消费信贷业务的潜力,学习富国银行,做普通消费者的金融零售商,而不是对市场呼风唤雨的大银行。”记者在中部地区一家农村信用联社采访时,这家联社的主任正在筹划一款针对当地高端社区居民的授信业务。

    “就像城里人用的信用卡一样,只要是在这个社区购房的居民,我们就可以给他授信30万元,随用随贷,随借随还。” 春节前,这家农信社刚刚在一个高档社区开设了社区银行网点。

    农村金融机构的目光开始向“很接地气儿”的社区银行聚焦。

    “社区银行的特点在于服务下沉,因此设立社区银行一定要结合当地社区的现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韩复龄表示,社区银行的“社区性”,重点在于融入当地,而不是强行植入。

    顺德农商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助理李贞对此深有体会。

    “为了贴合客户需求,我们经过一年多考察学习,了解到本地社区居民对于健康生活十分重视,但是社区在有机食品的供应上却存在空白点。”李贞告诉记者,经过多方论证,他们最终选择通过搭建有机蔬菜购买平台的模式,为市民提供便捷、健康的“金融+非金融”的服务。社区银行定位于中高端社区,合作伙伴也同样是以中高端社区居民为目标群体的第三方供应商——英农生机庄园。

    双赢的模式,为银行拓宽了服务渠道,更拓宽了思路。

    距顺德千里之外的江西省联社有着相似构想。他们正在试点的“夜市银行”就将网点开在了南昌市湾里区的居民小区之内。该网点延长了营业时间,在“夜市银行”提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办理,并向小区居民出售土鸡蛋等绿色食品。

    “农村金融机构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亲民性,他们植根于民众的特点和深耕细作的经营方式,有利于提供更便民的人性化服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曙光表示,在明确目标客户后,银行的渠道、产品、服务、流程等均围绕该客群的特点进行设计和组织,以差异化业务模式应对“新常态”。

    统计数据指出,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占比在20%左右,很多成熟市场国家已达到40%,德、法等国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已逼近甚至超过了60%,银行的零售业务还大有可为。

    不少银行都将零售业务视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显示,2014年,多家银行创新服务产品,零售银行业务向更细分、更广阔的领域全面覆盖: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针对老年客户开发“绿卡通”,可提供日常金融服务和上门服务;中信银行推出“薪金煲”,实现了随时理财、随时支付的全新体验;广发银行针对年轻人客户研发“月光宝盒”,通过玩游戏等多个功能帮助客户存钱;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微信客户”开拓了客户服务的新途径……

    竞争趋于白热化,针对决胜之道的共识渐已达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