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3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建“345”模式 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体系

□ 时兵江

    近年来,河北省灵寿县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全国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机遇,以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创建三级组织体系、四大服务体系和五个经营体系“345”模式为主线,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使供销合作社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

    健全三级网络体系 打造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体

    (一)夯实“基础”,创建农村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农民自身致富难、农村社会管理难、农村干部干事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业难等“四难”问题,灵寿县社大胆探索新形势下村级组织服务方式,对党在农村基层的组织力量、村民自治力量和新兴经济代表的积极力量进行有效整合,按照“农村党组织+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模式,在村级创建了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已建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146个,覆盖2万余农户。

    (二)打造“中坚”,完善乡镇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一方面,创建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按照“政府主导、县供销合作社主办、农民主体、专业社自愿”的原则,以乡镇为单位,在15个乡镇重组重建了“县供销合作社+乡镇政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龙头企业带头人+村‘两委’干部”模式的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将原来各自为营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围绕服务和推进食用菌、中草药、红薯、茶叶及种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将性质相同或相近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协会联合起来,把各个成员社、涉农合作经济组织分散的信息、技术、资金等资源和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整合、衔接起来,组建了15个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了合作社由“各自为战”向“抱团发展”转变。

    (三)配强“龙头”,组建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围绕实现县供销合作社与乡镇、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对接,构建上下贯通的合作社服务体系,2012年,灵寿县社组织乡镇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部分知名专业合作社,率先成立了河北省首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后,充分发挥指导、协调、扶持和服务农民合作社成员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合作社围绕产业开展强强联合,组建产业联合体,有效提高了全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县带动能力强的2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了供销合作社服务体系,辐射15个乡镇、4万余农户。

    创新四大服务体系 强化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支撑

    (一)创新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发展能力。灵寿县社依托青同、狗台、塔上3个乡镇的新型基层社和食用菌、中药材2个合作社联合社,建立5个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对农民开展农产品有机认证、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同时,与省、市供销合作社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对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体系。目前,已举办培训班42期,培训合作社负责人230余人次、经营大户和技术骨干5000余人次。

    (二)创新技术服务体系,增添发展活力。灵寿县社充分发挥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新型基层社的优势,邀请8名省内外知名农业专家来灵寿,开展合作经济、现代农业知识及实用技术培训班15期;与天津农业大学、河北省农科院等高度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新技术13项,示范推广新品种25个,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筹建高级庄稼医院,积极开展测土配肥、统防统治、产品质量检测等服务,打造了覆盖全县的农技服务网络。

    (三)创新项目服务体系,借好发展外力。灵寿县社将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举措,千方百计帮助各成员社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2013年以来,争取国家和省、市重建基层供销社新型合作创新项目、新网工程、安全统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等项目资金260余万元;帮助基层合作社申报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5个,并争取石家庄市社帮扶永恒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了燕西湖生态农业基地。

    (四)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发展动力。灵寿县社在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率先开展安全统筹工作和茶叶、肉羊等特色种养业互助农业保险业务。2014年,全县统筹金额达到325万元,位于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前列;特色保险参保金额达15万余元,为参保农民提供风险保障247.83万元。同时,以中药材合作社联合社为试点,积极指导其在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业务,2014年互助资金额达4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成员社及社员融资难问题。

    完善五个经营体系 搭建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平台

    (一)完善农副产品流通网络,畅通销售渠道。灵寿县社创建灵寿特产网站,整合农产品资源,与河北省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对接,打通了网上供销渠道,成功推进3个合作社与石家庄保龙仓超市、红楼商场等4家企业建立业务联系,6个合作社与石家庄市社特产经营店开展合作,实现农超对接。同时,组织5个合作社在大中城市开设直营店,实现鲜活农副产品直采直销。2014年,销售农副产品8000余吨。

    (二)完善农资流通网络,降低生产成本。灵寿县社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组织网络体系,成立了农资配送中心,建立了农资质量可追溯制度,在全县设立放心农资超市17家、农资经营站点60个,形成了辐射所有乡镇、村的新型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每年为农业生产提供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1.3万吨,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三)完善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普惠农民群众。灵寿县社依托下属企业供销商厦,建成1万余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商场,低利润经营家电、服装、生活用品等日用消费品万余种;整合乡、村经营网点82个,建立集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和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日用消费品现代流通网络,通过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四)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促进废物利用。灵寿县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示、统一服饰、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回收人员培训、统一规范经营的“六统一”原则,将有一定规模的回收站点纳入全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打造了村有回收点、乡镇有回收站、县有集散中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已在全县新建44个再生资源回收示范站和1个县级集散中心,回收废旧物资2万余吨,实现销售额6000多万元,有效净化了农村生活环境,规范了行业经营秩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完善盐业销售网络,保障群众健康。针对灵寿地域狭长和县城地处县域南端这一特点,灵寿县社建立县级盐业配送中心,配备专用车辆为在乡镇、村设立的438个连锁经营店配送合格食用盐,推动食盐升级换代,实现盐业配送率100%,有效净化了盐业市场,保障了农民群众身体健康。

    (作者系河北灵寿县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