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供销合作社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省供销合作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村现代流通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现就当前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如何发展,结合河南实际,谈几点看法。
坚持办社宗旨
全力搞好为农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农服务则是供销合作社的办社宗旨。践行办社宗旨就是要围绕“三农”工作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首先,要强化服务意识。服务“三农”工作是供销合作社不同于其它经济组织的根本所在,这是国家赋予供销合作社的职能,是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消除“服务缺手段、服务效益低”的错误认识,发扬“扁担精神”的优良传统,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切实推进。其次,要实化服务内容。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服务内容上从单纯购销业务向综合经营服务转变,既要为农民提供物质、技术、信息服务,又要提供文化、教育、金融等服务,充分发挥经营性服务功能,不断体现公益性服务作用。再次,要优化服务方式。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供销合作社应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开展规模化、社会化、集约化服务。比如,解决农村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需要把农民群众联合起来建立专业合作社;发挥供销合作社在传统经营业务的主渠道作用,需要加强系统行业协会建设;适应农村土地流转新趋势,需要开展土地托管、家庭农场等新的服务等等。
坚持科学发展
不断增强综合实力
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加坚定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以发展破解难题,以发展凝聚共识,以发展汇聚力量,以发展赢得地位。一是改造提升流通网络。网络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重要依托,也是供销合作社的独特优势。针对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的“有点无线”、“有线无网”的现象,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实施“新网工程”建设的机遇,以乡村超市为重点把“点”布好,以配送中心为载体把“线”连好,以信息化为手段把“网”织好,全面提升网络运营水平,夯实发展基础。二是做大做强社有企业。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经济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供销合作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允许供销合作社办企业,供销合作社一定要把这个政策用好,把企业办好。目前,供销合作社的企业大多数是在经营资产,经营商品的很少,规模普遍较小,做大做强难度很大。笔者认为,社有企业的发展要围绕“资产增值、利税增长、职工增收”这个目标,扩充增量、缩小减量、增加投资、提高效益。扩充增量,就是抓增长速度,把规模做大;缩小减量,就是遏制下滑趋势,最大限度地减少亏损;增加投资,就是抓发展必须抓投资;提高效益,就是发展质量要好,要有经济效益。三是紧抓项目不放松。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增强发展后劲的“发动机”。从有关情况看,一些地方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够,不知道怎么抓,抓得也不紧,有的甚至常年没有项目。在项目建设上,要落实“三个一批”,就是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开展招商引进项目,盘活资产包装项目,特别是要加强项目库建设,把有优势、对路子的项目储备到项目库里去,确保拉得出、用得上。
坚持改革创新
切实激发发展活力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创新就不会进步。一是加快推进组织创新。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形成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体系也要进行全面创新。基层社要放开搞活,向社会放开入社资格、入社资本,用新的体制机制激活基层社。联合社要转变职能,要淡化行政意识,强化市场意识,实现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社有企业要整合重组,形成拳头,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市场控制力和社会影响力。二是加快推进经营创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转变经营模式,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营方式,满足城乡居民需求拓宽经营领域,推进供销合作社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加快推进体制创新。供销合作社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联合体,在管理体制上,既不同于党委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也不同于垂直部门的具体指导。如何提高联合社对成员社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坚持人才兴社
努力锻造一流队伍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建设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干部骨干队伍,是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推动事业科学发展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一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个单位也好,一个企业也好,有一个好班长,就能带出一个好班子,有一个好班子,就能带出一支好队伍,有一支好队伍,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各级供销合作社都要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围绕打造“团结、务实、高效、廉洁”的领导班子,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加强团结,形成合力。二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人才。要大力实施“人才兴社”战略,注重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加快急需人才的引进步伐,重点抓好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农业科技人才和行业协会人才四支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只有好的作风,才能有好的社风、好的行风,才能创造好的工作业绩。在作风建设上,要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要组织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努力倡导“四多四少四不”的新风,“四多”就是多学习、多调研、多解难题、多办实事,“四少”就是少开会议、少发文件、少发号施令、少上交矛盾,“四不”就是不喊空口号、不摆空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搞短期行为。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供销合作社寄予殷切期望,社会各界和城乡人民群众也充满无限期盼。如何把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引向深入,开创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有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要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把供销合作社放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审视、去定位、去设计,提出符合我国供销合作社实际、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比如,针对地位职责没有从法律上明确的问题,建议国家尽快启动《供销合作社法》立法程序,以法律的形式把供销合作社职能定位固定下来;针对联合社对成员社约束力不够的问题,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在系统人财物管理方面有所创新,真正使供销合作社成为上下联系比较紧密的联合体。
第二,强化阵地建设。农村阵地是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全国总社通过实施“新网工程”、消灭网点薄弱和空白县等措施,在占领农村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是,目前还存在着发展不够平衡、自营比例不大、整体质量不高等问题,特别是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阵地建设出现了同业竞争激烈、服务阵地转移等新情况,强化阵地建设、抢抓农村市场形势紧迫,刻不容缓。
第三,加强联合合作。联合社不联合、合作社不合作的问题一直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过去的联合合作大多是在业务经营方面,很少在资产、人员等方面进行深层次联合,没有真正实现联责联利联心。在这方面,尽管河南省社组建了企业集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但也遇到了资产整体划转难度大、缺乏政策支持,人事管理难以突破等困难,这些困难仅靠河南省社这个层面难以解决。建议全国总社争取政策支持,并加强指导,力求在系统联合合作上有新的突破。
(作者系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