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周刊发起的“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调研系列活动”开始于2011年,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院校的农村金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团,共同参与这一调研活动。专家团每年会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农村金融机构实地考察调研,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问诊把脉。
编辑部为这一活动开设专栏,选登专家团赴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的调研成果,内容涵盖吉林农村信用社近年来的改革发展成果,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与创新的实践和经验,以及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政策障碍和创新路径。
吉林省是全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首批试点省份。吉林省联社成立于2004年5月20日,下辖3个区域审计中心,21家农商行、1家农合行、28家县联社,营业网点1594个,员工2.5万人。
十年来,该省农信社始终秉承“因农而生、随农而变、为农转型、助农富强”的企业使命,坚持“农民致富的银行,微企成长的银行,居民兴业的银行”的市场定位,坚持坚守、创新转型,产权改革取得突破,经营发展成效显著,有力推动吉林省粮食生产“十连丰”,农民收入“十连增”,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实现了七大显著的改革成果。
经营实力显著增强
截至2014年末,吉林农信资产总额3731亿元,是十年前的8.5倍;存款余额2520亿元,是十年前的7.9倍;贷款余额1662亿元,是十年前的8.1倍;利润总额59.4亿元,较十年前增加48.8亿元;纳税总额由十年前的不足6000万元增加到21亿元。43家县级行社全部是县域“第一大银行”。
在全省商业银行中,吉林省农信社的资产总额、存款余额、利润总额、纳税总额名列全省金融机构之首,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和普惠金融主力军。吉林农信系统的农商行数量、存贷款份额、拨备水平、盈利能力在东三省农信排名第一位;助农金融点覆盖面、并购重组改制商行数量、风险综合化解速度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农信的前列。
产权改革激发活力
吉林农信坚持市场化、股份制产权改革方向和多元化产权组织形式,通过“市场引资、溢价募股、政策支持、并购重组”等综合手段,在2014年,吉林农信系统中,有8家农商行相继挂牌,4家联社申请筹建,全省农商行挂牌和筹建总数25家,占比达到50%。全省5家农商行达到监管二级水平,出资设立村镇银行52家。通过实施“富帮穷”战略和“帮扶托管”工程,九台、延边等三家农商行并购重组6家高风险社并同步改制成农商行,开创全国农信社并购重组先河。2014年初,由15家农商行对24家高风险社进行结对帮扶,形成吉林农信一大特色。同时,积极引进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等战略投资者参与高风险社并购重组,为整体推进产权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资产质量明显提升
十年来,通过加强信贷管理、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和绩效管理,各项风险指标、监管指标逐年优化,吉林省农信社整体不良贷款持续保持“双降”。已组建的农商行资产质量和经营活力全面提升,九台、榆树农商行被银监会评为“标杆行”;充分用好用足国家资金和税费扶持政策消化历史包袱;十年争取国家票据资金57.8亿元,减免税金20.9亿元,累计吸收社会资本177亿元,吉林农信整体资产质量有效提升。
服务水平大幅跃升
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研发五大类、104个金融产品,基本覆盖农村金融需求。同时,吉林省联社与省工信厅、省企联共同主办两次银政企营销服务对接会,与全省1202户中小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发挥综合支农效应。建立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四位一体”渠道体系,在全国农信系统率先推出微信银行服务。积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建设助农金融服务点5751个。启动流动银行服务车项目,填补偏远地区及农村集市等地方的金融服务空白点。
信贷投放不断加大
十年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5668亿元,年均增长19.3%;发放农户类贷款2,354.7亿元,约占全省农户类贷款总量的71.3%,农户贷款覆盖面达到76%以上;累计发放个人综合经营贷款435.2亿元,个人住房贷款93.2亿元,为农民生活及创业提供支持;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227.5亿元,积极支持全省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用全省17%的信贷资金投放了90%以上的涉农和民营经济贷款。2013年,吉林农信小微企业信贷导向评估位列全省商业银行第一名;发放涉农贷款891.8亿元,占全部贷款的56.8%,每年涉农贷款投放额和余额均占全省商业银行涉农贷款总量的90%以上。
机制建设不断完善
吉林省联社坚持差别管理、简政放权,强化“八大平台”作用,构建“小法人,大平台”的服务格局。加强队伍建设,将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机制选人方式相结合,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面向社会招录大中专学生员工,加大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力度,合理分流不适应岗位人员。大专学历以上员工由十年前的25.8%提高到66.2%;人员结构得到优化,35岁以下员工占比由47%提高到60%,员工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吉林省联社完善考评体系,建立科学的绩效薪酬制度,薪酬政策向一线倾斜,员工收入较四年前增长56%;同时,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系统党委建设,探索结合自身特色和时代特征,打造符合吉林农信特点的 “家文化”,凝聚起推动吉林农信发展的正能量。
社会贡献明显增大
十年来,吉林农信为农户让利达22亿元,建设政务大厅36个,累计缴纳税金45.6亿元。同时,吉林农信积极落实省委“三帮扶”部署,成立慈善基金会,捐款捐物1,370万元;并累计投入1,569万元,建设医院、村部,助学助残。定向招录250名贫困农民子女,安排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