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话题。它关乎国计民生,也左右柴米油盐,是我们身边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权益问题的维护,更是每个人最迫切关心的话题,如何做好金融机构和客户群众的金融权益维护,值得我们深思。
强化自身法律意识,增加课题,促进全面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保证自身以及客户、群众的金融权益不受侵害,首先需要自身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农信社可针对当前员工中的法律知识“偏科”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讲座,从整体上提升员工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尤其是管理人员、信贷人员、宣传人员的意识,从而以点及面,使每个人能够“知法、懂法”,并最终具备“用法”的能力。
宣传工作与时俱进,贵在精心,避免形式主义。宣传是一门艺术,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分析。如今各种金融话题十分丰富,各类案件层出不穷,其中蕴含的金融知识也非常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抓住此类问题,将需要宣传的金融知识通过案例的形势加以讲解,让客户在“听故事”的时候,不知不觉将金融知识也一并消化,达到记忆更加深刻的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把“形式主义”变换为“实用主义”,真正达到通过宣传增强群众金融知识和金融维权意识的目的。
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提高警惕,加强监察常态。时代在发展,各类“别出心裁”的金融案件往往让金融机构措手不及。加强各方面监察势在必行。一要勤于调研、加强信息掌控力度。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辖区金融机构的基本信息尽在掌握,在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二要多面入手,警惕其他犯罪渠道。伪银行网站、非法集资网站往往都能够将自身“打扮”的非常专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加强此类监察和舆情收集。
关注客户金融动态,强化交流,共筑防御堡垒。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客户接触最为广泛,客户经理、大堂经理、柜员等一线工作人员对于此类信息的收集也极为方便,往往只只需要“多一句的交流”,便能够掌握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各网点应该加强大额资金的交易与流向,和大额交易客户勤交流、多沟通,一方面能够更好地维系我们的重要客户,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维护好客户的金融权益,防止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