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咸阳地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良好,发展比较稳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状 三位一体 发展迅速
咸阳市把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重要任务,纳入全市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规划。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专题调研,提出明确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咸阳市社确立了以点带面、招大引强、逐步延展,稳步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咸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形成以淘宝大学陕西商学院、淘宝“特色中国·咸阳馆”、咸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三位一体的电子商务中心。截至2014年11底,武功县、彬县、泾阳、淳化、秦都、渭城等6个县区建起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开设网店400余家,网上销售农产品总额3亿余元。
困难 人才缺乏 配套不足
目前,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还没有认识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战略意义和作用,有多一半县市还没有将农产品电子商务纳入议事日程。而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咸阳市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也十分缺乏网店美工、产品摄影、产品介绍、信息采集、在线客服、营销推广、行情分析、促销活动策划等具有计算机和网络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
同时,咸阳市农产品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生产滞后,农副产品无公害生产、精选和包装,不适应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也还没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网络销售。
此外,资金严重缺乏,也是开展农产品电商的主要制约因素。据悉,稍大一点的网店一年仅促销的广告投入就需要20—30万元,一般要占到产品交易额的5%—10%。县一级供销合作社普遍经济基础薄弱,设施陈旧,靠自身的实力难以启动农产品电子商务。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困扰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的开展。
建议 提档升级 多方扶持
咸阳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力打造“一座园区”、“三个基地”、“五大平台”(即咸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农产品区域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基地、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基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教育实训基地;电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食品安全监督服务平台、政策咨询申报服务平台、传统品牌触网对接平台、公共商务物业服务平台)为载体的电子商务专业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要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要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农产品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相对滞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意义。
二要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一大批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电子商务精英;积极与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合作,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鼓励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发展多层次教育和培训体系,利用淘宝大学陕西商学院,积极开展面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电子商务培训。
三要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农产品电子商务贵在有自己的品牌网站,必须立足经济需要,加强与电子政务的融合,尽快形成咸阳本土电子商务平台,使有经济规模的名特优农产品都能够达到网上销售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商品的储存和运输问题,特别是农副产品精选、整理和包装方面的配套设施,夯实电子商务基础。
四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抓好电子商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拓宽电子商务投融资渠道,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对社会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形成政府引导性投入与社会资本投入互补的投融资机制。
五要获取政府人才技术方面的支持,将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纳入职业农民教育范畴。
思考 谨慎抉择 合理规划
一要慎重决策。电子商务是把双刃剑,搞好了效益不错,搞不好伤及当地。在西部消费地区尤其要慎重,应当打造自己的网站,扩大销售的同时把税收留在当地,避免变为别人的仓库和物流园,防止GDP升高,效益下滑的尴尬。
二要实行农产品电商本地化。农产品电商如何线上打造吃货的圈子,线下打造体验的圈子,成为本地化融合的重要策略。建立大众的农产品必须定义在本地化。
三要分清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界限。物流园应当分布在不同地区,而不是集中在电商接单地。切莫把电子商务等同于物流,片面地提出电子商务产业园,动辄征地几百亩,把宝贵的资源变为别人的仓库。在规划上,要分开电商和物流、快递的经营区域,物流园最好建设在高速公路出口,火车站、飞机场附近。
四要理清电子商务高成本和低效益问题。电子商务的出现,减少了中间环节,消费者享受了商品价格较低的好处。但是,目前多采用快递送货,包装材料耗费较大,提高了货物的成本,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建设中,应当建立物流、冷链、快递系统,合理规划仓储、物流区域,降低包装、运送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资源节约化。
(作者系陕西省咸阳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