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1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贷款风险分类认定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 河南西峡农村商业银行 赵泽轩 李敏霞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能够准确及时地揭示贷款的真实质量,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在真实、全面、动态反映贷款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可能引发贷款分类结果偏差,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贷款风险分类认定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点: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信息收集不够完整;分类资料不够规范;电脑分类不够完善;划分标准不够精准;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针对上述六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贷款风险分类认定的管理。

    一要强化贷款风险分类制度管理。应按照规定,建立健全贷款风险分类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在内部形成良好的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同时结合实际,修订完善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及操作实施细则,详细规定贷款风险分类标准、操作程序、基本资料、检查纠偏等细节问题。

    二要强化信息收集和操作规范。引导和鼓励信贷人员全面收集和分析借款人信息,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一是连续收集、分析、调整企业财务报表,为开展偿债能力分析提供依据。二是通过现场检查及非现场检查手段,掌握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及时验证企业财务数据。

    三要强化信贷管理系统的研发。一是推进信贷业务的无纸化管理,提高贷款风险分类工作效能。二是积极开发风险管理模型和适应自身需求的贷款风险分类软件,使贷款风险分类趋于规范、科学,提高风险分类结果的准确性。三是尽量避免按逾期时间和还款状况等“矩阵分类法”代替财务、非财务分析。使用“矩阵分类法”批量确定贷款类别,虽然减轻了清分工作量,但也会使五级分类方法丧失自身优势,贷款分类结果可能出现偏差。

    四要强化对各类贷款的分类研究。在贷款风险分类核心定义的基础上,细化分类的参考特征。一是在定量与定性指标上,根据不同行业的标准,明确的界定。对照非财务因素,根据不同分类进行集合,密切关注资金流向,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是完善细化分类标准,提高可操作性。三是补充完善操作细则。细则应指出各类贷款的管理重心、风险控制的重点、信贷方向及风险类别。

    五要强化贷款偏离度考核。应加大对基层行社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督促纠偏工作力度。一是从贷款风险分类的严密性、可靠性、全面性、准确性等方面加大现场检查力度。二是设置贷款风险分类偏离度考核指标,将偏离度作为考核内控管理水平和基层高管人员履职的主要内容。三是运用贷款偏离度检查、迁徙率分析和同质同类比较等监管手段,强化对不良贷款真实性及迁徙情况的监测考核。

    六要培育提升信贷管理文化。高质量的贷款风险分类需要先进的信贷文化作为支撑。良好的信贷文化表现为共同的管理理念、同一的管理语言和工作方法的结合,而贷款风险分类形成的共同的分析框架、通用的信贷技术、统一的信贷程序正是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文化的整体反映。贷款风险分类工作与信用等级评定相结合、与贷款本息清收盘活相结合、与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与信贷分类人员工作考核评定相结合,提高农金机构贷款风险分类的准确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