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名贷款是指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以他人名义或虚构假名贷款,乘办理贷款之机截留全部或部分贷款,贪污或挪用归个人使用的行为。
察言——表现形式
假冒名贷款主要采取骗取或伪造贷款户身份证和贷款证,私刻印章、模仿贷款户签名等方式以借款人名义获取贷款。
一是客户经理直接或间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当需要周转资金时,往往采取假冒名贷款的方式发放自批自贷贷款。二是客户经理的近亲属、关系人需要贷款而又不符合贷款条件时,采取假冒名贷款方式发放关系人贷款。
观色——成因分析
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内控制度执行不力、违规操作是形成假冒名贷款的直接原因。员工日常行为排查、重要岗位人员轮岗、强制休假制度等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为违法违规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内部监督不到位。近年来,很多农信社对内部稽核审计监督比较重视,每年都会组织信贷、合规方面的现场检查。但从实际效果看,内部监督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走了过场,许多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不能及时、彻底纠改。此外,对相关责任人处罚不到位,部分县级联社对假冒名贷款的相关责任人不按规定进行严肃追究,碍于情面姑息迁就,不能起到警示防范作用。
员工法律道德风险意识不到位。在整体管理粗放的环境下,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员工整体素质不高,部分高管人员和员工法律道德意识淡薄,难以抵御社会上奢侈、享乐、攀比等不良风气,导致部分客户经理或信贷人员无视相关法规制度,为谋求私利,不惜以身试法,内外勾结、超绕权限发放假冒名贷款。
解惑——对策建议
加大信贷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一是加强前台真实性调查。采取交叉调查形式对客户进行调查,通过不同的信贷人员与客户进行联络。二是增加中台合规审查。除对信贷员填写的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借款借据与审批决策文书等进行审核外,严格执行与借款人见面制度。三是强化后台监督。后台人员在办理农户贷款入账、农户填写借据和支付现金等业务环节时,严格按章办事,严格审查借款人真实身份,大额现金支付必须坚持借款人本人支取并备案。
完善贷款档案管理。一要妥善保管农户信贷档案,特别是已经结清的农户贷款要按档案管理要求及时归档,不能随意丢弃。二要完善档案管理要素,在借款借据上预留借款人印鉴、指纹等重要信息。三要对贷款档案信息及时更新,动态记录每一笔贷款情况。四要研发贷款档案管理程序,提升信息科技管理水平。
提升内部稽核审计效能。一是改进信贷检查模式。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一旦发现抽查疑点,可集中力量对信贷员办理的全部业务进行逐笔排查。同时多组织交叉检查和突击检查。二是落实检查责任。对检查中应发现而未发现的问题或知情不报的,严肃追究有关检查人员责任。三是加大处罚力度。综合运用经济处罚、纪律处分、移送司法机关等多种手段,震慑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加强对员工八小时以外行为监察。发现有涉黄、涉赌、以及未报告的股票买卖和经商办企业等行为的,调离原岗位,及时进行业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