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国务院推动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2004年5月20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成立至今,十年间,吉林省联社引领全省农村信用社成功实现“低谷腾飞”,一举蜕变成为经营机制最活、决策链条最短、普惠金融服务贡献度最大的地方“金融脊梁”:
截至今年8月末,吉林农信资产总额3495亿元,是十年前的8.5倍;存款余额2277.4亿元,是十年前的7.9倍;贷款余额1596.4亿元,是十年前的8.1倍;2013年末实现拨备前利润47.5亿元,较十年前增加48.8亿元,纳税总额由十年前的不足6000万元增加到18亿元。
目前,吉林省联社下辖3个区域审计中心,16家农商行、1家农合行、33家县级联社,营业网点1594个,员工2.2万人。10年来,秉承“因农而生、随农而变、为农转型、助农富强”的企业使命,坚持“农民致富的银行,微企成长的银行,居民兴业的银行”的市场定位,吉林农信坚持创新转型,产权改革取得突破,经营发展成效显著,有力推动该省粮食生产“十连丰”,农民收入“十连增”,为助推当地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如今,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正以“八个之最”的优势,驰骋一方农村金融市场:
一是省内发展历史“最久”。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成立至今已有65年历史,长期扎根于农村,具有天然的人缘地缘、本乡本土的优势,有利于市场拓展和信用建设。
二是业务规模“最大”。吉林农信存贷款规模分别占全省金融机构的15.2%和17.5%,纳税贡献占全省金融机构的40%,90%的县级行社市场占有率超过30%。
三是支农扶微能力“最强”。截至8月末,吉林农信涉农贷款余额占全省商业银行的29.8%,有效支持了全省303万农户,农户贷款覆盖面超过76%。支持民营企业及中小微企业贷款758.9亿元,积累了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的经验。
四是客户数量“最多”。吉林农信在全省存款客户达1100万户,贷款客户330万户,拥有全省数量最多、最全的客户信息,有利于掌握客户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客户信息系统。
五是服务网点和助农金融服务点覆盖“最广”。全省城乡网点和助农服务点、流动服务车数量达到7351个,布放服务、支付终端15877台,形成广覆盖、布局优、功能全、形象好的网点服务体系,部分农商行走出吉林省在全国布局,有利于经营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六是经营机制“最活”。作为市场主体的辖内50家县级行社,具有自主经营权、独立定价权和绩效分配权,对市场反应灵敏度高。低成本存款占比高,闲置资金较多,资金运用空间较大。
七是决策链条“最短”。全省实行两级法人体制,省联社简政放权、差别管理,强化中后台支撑服务职能。县级行社审批流程短、效率高,营销服务及时,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
八是社会贡献度“最高”。多数县级行社成为当地第一缴税大户,多年来与当地党政机关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在资金组织、风险化解和产权改革方面,获得了丰富的行政资源的支持,助推吉林农信改革发展步入充满活力的战略机遇期。
展望未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统筹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统筹均衡发展与重点突破,推进由大到强到优的战略性转变,深化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预计用三年时间,实现“社社变商行,打造省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让员工工作得更快乐,生活得更加美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