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0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专家点评
转型发展 思路常新 为全国农信系统树立标杆典范


马九杰
陈建华
查迎新
唐忠民
徐祥临
何广文

 

    历经60年的风雨磨砺,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在改革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其在改革发展中付诸的实践与所取得的经验也令人深思。

    在一线实地调研与座谈后,专家团成员深入总结了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所取得的改革发展成就,并就吉林农信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改革发展有“三度”

    一是政治上有高度。

    吉林省联社理事长唐忠民明确指出,要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系统党委建设,结合自身特色和时代特征,打造符合吉林农信特点的 “家文化”,凝聚起推动吉林农信发展的正能量。

    其中,“家文化”是吉林省联社立足改革发展十周年的历史节点,在全省农村信用社6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提炼而出的,并将其视为全省农信社未来十年胜出竞争的“软实力”。

    党的领导与家文化的有机融合,将吉林农信的发展,引向了一定的政治高度。

    二是业务上有广度。

    为做好对农户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无论在信贷产品种类研发与创新,还是服务的软硬件设备的提升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

    例如,在信贷产品探索方面,吉林省农信社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研发五大类、104个金融产品,基本覆盖农村金融需求。

    与此同时,为做好对农户、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吉林农信社在服务的软硬件实力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升。专家们表示,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无论是农信员工一流的服务态度,还是所调研行社为客户打造的“高大上”的业务办理场所,都无处不在地展示着农村信用社的今非昔比。

    三是技术上有精度。

    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远程金融自助业务……走进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一线行社对多样化电子银行业务的推广与应用,与时俱进地满足着新时期“三农”客户对现代化金融服务的需求。

    现如今,在新生代农民的影响下,即便是在县域和农村地区,客户对银行现代化、科技化金融服务手段和渠道的需求同样存在,虽然目前在应用频率上或许还不及城市客户,但却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吉林省联社积极搭建科技平台,发挥省级联社的科技支撑作用,成立了科技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为一线行社及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


建议

    适当拓展家文化外延。“家文化”从多个维度入手提升着吉林农信员工的责任感、认同度,将农信员工的利益与农信系统的利益紧密相连。但与此同时,还应把与农信情感所系的、广大农民兄弟的利益关联其中。处理好省联社大家庭与一线行社小家庭的关系、农信社大家庭与农民兄弟的关系,将有利于把“家文化”更好地落到实处。

    继续关注小额信贷市场。当前,随着城市金融市场的饱和,很多金融机构在发展战略上都呈现业务下沉的趋势,将市场拓展的触角延伸至面向县域客户、农村客户的小额信贷市场。对于前期有着小额信贷业务深厚积淀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在继续做好小额信贷市场的同时,还应注意到,除对小额信贷技术的掌控之外,应更多地关注好业务之外的“学问”。例如,培育小额信贷的理念、打造诚信环境、培育与客户的情感等。

    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尽管部分农村金融机构表示尚未感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但却不能否认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之态。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如今的现代农民、新生代农民已经熟悉手机钱包、手机银行,他们的存在与转变,对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而,与专注传统金融业务的时期不同,农信社发展现代农村金融业务,就应注意研究互联网金融,研究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参与市场竞争,发展金融业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