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是印斯茶贸易的主要方式
印度和斯里兰卡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茶叶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以2014年上半年为例,印度茶叶产量为38.09万吨,斯里兰卡茶叶产量为17.25万吨,在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茶叶进口国名单上,二者久居前两名。
拍卖是两国茶叶贸易的主要方式。印度每年依靠茶叶拍卖掉的茶叶总量占到全国茶叶产量的50%以上;斯里兰卡出口茶叶的97%通过拍卖交易实现,科伦坡茶叶拍卖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拍卖市场之一。
拍卖提高出口竞争力
印度、斯里兰卡两国制定了完善的茶叶拍卖交易规则和管理制度。在市场机制运作的前提下,政府加强指导和支持,建立了买卖双方稳定参与的拍卖交易平台,以会员制为基础,通过代理商将分散的茶叶种植园主、加工厂组织起来,同时注重质量、标准、物流、仓储等方面配套发展,促进了茶叶产业发展,有效提高了茶叶出口竞争力。
1.掌握了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利用拍卖的竞价机制和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提高了拍卖茶叶的价格,并成为其他交易方式茶叶价格的参照系。
2.促进了茶叶标准化工作。为提高拍卖效率,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标准分级体系。印度、斯里兰卡主要以红茶为主,目前都采用ISO3720标准对茶叶进行分级,不符合标准的茶叶不能进入拍卖市场。
3.有效提高了产业集中度。茶叶拍卖中心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能把分散的种植户、茶叶加工厂组织起来,吸引全球茶叶采购商,建立起集中的平台,大大节约了出口的议价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提供了相应质量保障及结算担保服务,为出口提供了便利,维护了较好的出口价格和秩序。
4.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围绕茶叶拍卖中心,相关的茶叶物流、仓储、检验检测、包装等服务业配套发展起来。
5.培育了国际知名品牌。拍卖的价格发现、品质保证等功能,有利于培育茶叶知名品牌,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品牌经过拍卖的助推作用已成为国际茶叶名牌。
6.保障了茶叶生产和价格的基本稳定。茶叶拍卖形成的价格成为了生产种植的风向标,拍卖对茶叶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基本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启示中国探索茶叶拍卖
1.积极推动开展茶叶拍卖交易探索,促进我国茶叶出口。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茶叶产量常年居世界第一,远超过排在后面的斯里兰卡、肯尼亚的产量,但是出口金额却排在斯里兰卡、肯尼亚之后。茶叶贸易仍以“一对一”的传统交易方式为主,出口茶叶呈现无序竞争、低价竞销的局面,茶叶出口竞争力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为全面提升我国茶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竞争力,扩大我国茶叶出口,亟需尽快开展我国茶叶拍卖探索,推动中国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2.为开展茶叶拍卖交易创造良好的环境。借鉴国外经验,在茶叶拍卖发展初期,应当研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一是税收优惠,对于以拍卖方式出口的茶叶,可考虑适当降低税率,给予一定的优惠;二是便利通关,海关、商检等部门提供快速检验检疫、通关等服务,通过便捷的通关检验服务支持和引导出口企业逐步通过拍卖方式交易;三是支持拍卖交易平台建设配套设施,在茶叶拍卖交易平台的起步阶段,当地政府可考虑给予土地优惠支持,减轻企业负担。
同时,茶叶拍卖的顺利开展需要完善的物流、包装、结算体系为支撑,政府应在物流用地、结算系统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