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9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推进信贷退出机制建设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 江苏东台农村商业银行 周增进 张明华

 

    当前经济下行,中小企业普遍运行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放轻管”、惯性思维尤其危害无穷。信贷管理原本应该是个动态管理的过程,银行应该用发展的思维来经营信贷业务,在加强贷前调查、贷中审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贷后管理,时刻关注借款的生产经营、家庭状况、或有负债、所处行业是否景气等方面信息,建立主动、有效的信贷风险预警和退出机制,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贷资金损失。

    信贷管理要“有进有退、进退得当”

    建立健全信贷退出机制是优化客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首先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贷退出理念。一是以“退”为“进”,实施信贷退出不是消极地回避风险,而是积极地管理风险、主动地经营风险;二是有“退”有“进”,信贷退出不是盲目的退出,要因时、因地、因客户采取不同信贷退出的策略和方法,实施分类管理、有序退出;三是以“退”促“进”,信贷退出不是单纯的退出,要腾出信贷规模、人力和时间,扎扎实实地做好优质客户的营销工作。

    建立“上下联动”的风险预警体系

    由风险、授信、信贷等专业管理部门负责信贷宏观、中观预警,定期、不定期分析宏观经济走势、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动态,为实施信贷退出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并做出进行风险提示和“窗口指导”;支行行长、客户经理、风险经理负责微观风险预警,关注客户所在产业、行业的市场状况,关注客户上下游企业的市场变化状况,对小企业客户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及时发现风险信号,确定退出客户,提出退出方式及退出措施建议,以风险预警书的形式报总行风险管理部门。

    决策、执行、激励机制“动态管理”

    一是信贷退出决策机制。风险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的行业产业政策,列出“控、压、退”类的退出清单、方式,并将指导性计划下发支行(部)执行。对日常业务经营过程中或通过风险预警体系发现的潜在风险或事实风险,由相关专业部门座谈讨论,决定应对策略,并监督各支行(部)执行。

    二是分类退出执行机制。根据退出方式的不同,可将信贷退出分成三类:技术性退出,对临时授信、项目授信等实行严格的期限管理,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将其循环授信转为单笔授信,确保贷款按期收回、正常退出,严禁擅自周转、展期、转贷;协商退出,对经营不佳的借款人,积极与相关当事人沟通协调,制订落实控压计划,并根据信贷风险的实际情况,制定退出的优先序列,坚持风险大的先退,风险小的后退,逐步将贷款控压到位或全部退出;强制退出,在摸清借款人、担保人的有效资产,信贷合同文本完善情况的基础上,对协商退出不成、退出存在巨大困难、落实控压计划不予配合的借款人、担保人,立即采取资产保全、诉讼、执行等法律果断收贷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信贷资金损失。

    三是信贷退出激励约束机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建立信贷退出主责任人制度,各支行行长(总经理)为所在单位信贷退出的总责任人。对信贷管理较好的支行信贷政策和资源的倾斜,对管理较差的支行信贷规模控制和压缩;将控制新增不良贷款、落实“控、压、退”管理计划的情况与个人的绩效工资挂钩,按季考核,及时兑现;对因主观原因造成新增不良贷款和未抓住信贷退出有利时机的责任人,按有关规定进行追究和处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