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9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齐齐哈尔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铁东信用社蹲点日记
老闫和他的笨猪们

□ 本报记者 李玉萌

 

    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天气晴   温度:34—23℃

    一大早,齐齐哈尔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铁东信用社门前就拥了二十几个人。“这算人少的,等10月份收放贷旺季时候,得有满满登登一屋子人。”这场景,铁东农信人已经习以为常。

    虽然不是收放农贷的旺季,但副主任关延诚也不闲着。今天他要去几个贷款农户家转转,第一站是老闫家。

    老闫养的是河套笨猪,俗称黑猪。四年前他只是小打小闹地养了几头,没想到猪肉拿到市场上卖的销量还不错,于是这几年陆续又扩大了养殖规模。“母猪一年下两次崽儿,一次10多头,猪多了,猪舍需要扩建,前两个月到我们信用社申请了10万元贷款,这不老闫正在那砌圈呢。”关主任指了指不远处打着赤膊干活的中年人。

    “我们农信社采取的是一次授信、三年有效,贷户在每年贷款到期后先把本息还上,隔天只需办理简单手续,就能把钱取出来接着使用,一点也不耽误事儿。”关主任解释道。

    “秋老虎”正发威,烈日炙烤着每个人的皮肤。

    “关主任来啦!正好我有点想法想跟你唠唠。”老闫把上衣往身上一套热情地迎了上来。

    老闫养的猪,肉质细腻、口感上佳,在附近居民中小有口碑。

    “他家的猪跟市场上卖的普通猪都不一样,普通肉猪一般几个月就出栏了,他家的猪14-16个月才能出栏,这样肉才有嚼头、又香。”

    “可不是咋的,我这喂猪的饲料都是纯绿色的。”老闫捧了一把豆渣出来,“这在以前,人都可以吃的。”

    老闫还在猪舍旁边的树林里圈了一块儿地,每天早晚就把十几头猪赶到林子里“溜达”,“猪也得运动啊,才能长得更健康。”

    老闫是产销一把抓,他在附近的市场里有自己的“绿色生态猪肉”专卖店。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一个门店已经赶不上生产的速度,他想扩大经营规模。“我想跟咱们信用社再贷点款。”老闫心里有些没底,一脸诚恳地询问关主任。“等你把猪舍盖起来之后咱们再商量这事儿也来得及。”

    从最初的几头猪到现在的100多头,四年间老闫的养殖规模扩大了10倍,而他也正是看准了绿色养殖这个市场,希望在农信社的资金扶持下让自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关键时候还得靠咱农信社!”老闫这样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