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有企业与供销合作社唇齿相连,同呼吸、共命运。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工作,利好政策频出,供销合作社在“三农”工作中的生力军地位凸显。但同时,经济周期性下行、经济结构被倒逼深刻调整、经济自由度不断提升、各类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不断加大等涉及供销合作社企业的变化客观存在,一系列难题随之摆在社有企业面前。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战略制高点,以高度自觉的态度正视自身优劣,以高度敏锐的嗅觉把握机遇,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推动社有企业转型升级,激发社有企业活力,进而推动供销合作社健康发展。
——意识升级
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去行政化,这是大势所趋,因此供销合作社领导干部要努力提升4种意识:一是企业意识。今后我们在社会中、在政府中的位置完全取决于经营实力和服务能力,这些都有赖于企业的做大做强。二是规律意识。做供销合作社工作,领导企业发展不同于行政运作,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始终维护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责任意识。把社有企业工作搞上去,就是满足党的期许、事业的要求和职工的福祉,因此,要勇于担当重任,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干部职工负责。四是自律意识。社有企业工作,少不了各种诱惑,要站在党员干部的高度,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抵制腐朽思想侵蚀。
——体制机制升级
目前,市、县供销合作社企业很大一部分没有进行改制。事实证明,股份制与合作制是供销合作社当前最有利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避免资产的随意处置,保护供销社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各级联社必须尽快完成企业体制转变,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办事,搭建合理的组织架构,从生产经营角度理顺企业人、财、物三者关系,形成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制度,增强内生动力,追赶先进步伐。同时,要注意控制股份制改造风险,部分供销合作社在历史改革中由于资产流失及偿债能力不足等原因,长期拖欠职工工资、养老保险,银行债务没有理顺、划清,一些社有企业资产处于抵押状态,使用和权属存在不对等的问题,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很可能在企业改制银行清产核资中暴露不稳定因素。要开动脑筋,利用好政策,与债权人协商,在新一轮清债到来前做足功课,最大限度保护社有企业利益。
——结构升级
一是企业间的结构升级。上下联动,供销合作社内部企业间实现互动,上级社下级社互相参股,建立企业集团,抱团取暖,做大做强,这就是全国总社提出的“上下贯通”的意义所在。要强力推进联合合作,在守住服务功能不丢失的底线下,积极对外拓展,招商引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股权结构升级。积极整合资产,利用资产作价增资扩股,提升企业掌控力。三是产业结构升级。供销合作社要紧跟形势,分类推进产业升级,从事零售的要逐步升级批量批发流通,从事批发流通要逐步升级原料加工,从事低附加值产业要逐步升级为高附加值产业,从事单一环节经营要创新探索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培植经营优势。
——经营模式升级
经营的目的是要效益,多条腿走路是供销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一是向自营要效益。多年来供销合作社企业大多处于租赁、委托经营状态,其中的矛盾也很突出,只有恢复自营才能把效益把控在自己手中。二是向质量要效益。随着市场竞争和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以量为主的企业经营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只有与时俱进,把质量提升作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才能为供销合作社发展构筑起新的竞争优势。三是向产业链要效益。供销合作社企业经营基本以农为主,只有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链条,才能多点开花,规避风险。四是向人才要效益。要把广纳人才作为企业工作的核心,创造自由公平的人才发展环境,调整好用人机制,充分利用系统内外在经济、经营方面的行家里手,释放供销合作社企业的人才红利。
——服务升级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建立复合型农业社会化经营服务体系。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践行为农服务宗旨的主要承担者,要紧跟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改进和提高经营服务水平。一是要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社有企业必须沉下心来,抽出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扎根农村,研究目标受众的需求,缺什么就补什么,要什么就做什么,努力完善社有企业为农服务发展思路。二是要深度整合服务资源。社有企业要把握机遇,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现代管理优势及融资优势,整合基层社、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村级综合服务社的服务功能,发展与农民的深度合作。三是要大力拓展服务链条。要以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主体,优化组合各类生产要素,为农民生产生活领域提供商品购销、市场拓展、科技信息、资金支持、中介代理、文化娱乐等一体化服务,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要素、要素利农户的相互关联、相互利好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四是要坚持技物结合抓服务。要在物美价廉的基础上,为农村商品经营注入科技元素,包括商品购销的网络信息化处理、农资测土配方的技术支持、田间地头的机械化耕作指导等等,改变供销合作社企业传统购销两头的服务模式。五是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供销合作社的企业也是企业,在倡导服务立社、树形象、打品牌的同时也要追逐效益最大化,抛开经济效益搞服务的模式既无生命力和活力,也没有持续性。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点,就是供销合作社企业发展的核心点。
——监管升级
根据未来的工作趋势,要侧重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明确监督主体。要认真监督理事会履行社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确保社有资产安全运营。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规则也需要与时俱进。理事会与监事会同为本级社有资产的代表者,行使本级社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能。要切实履行监事会的监督职责,在事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大是大非面前,在保护社有资产安全面前,要敢于坚持原则,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二是逐步推进监管重心转移。监事会工作重心要逐步从传统的监管资产过渡到监管资本,实现一次创新和跨越。这意味着针对过去几十年以“防控流失、保值增值”监管体制和机制要做出战略调整。未来供销合作社的大量资产将投入到股份制企业,监事会要因势而动,顺应潮流转变监管思维和监管重心,社有资产监管工作的着眼点要从繁杂、分散的静态资产转向清晰、统一的动态资本。三是实施有效监管。要依法依规实行管理,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建立规范股东权力环境制度,加强资本动态监管,加强经营者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对出资企业的财务状况监管,正确使用出资人对企业享有监督财务状况的权利,通过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供销合作社出资企业财务监管指标体系,制定企业考核奖惩制度,突出监管企业资本收益,全面了解出资企业的经营成果,按规定及时确认并收缴收益。四是要坚持一以贯之抓监管。社有企业和社有资产监管是一项长期任务,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监管工作永远在路上。
(作者系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党组副书记、监事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