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们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首次正式以“新常态”来表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今年以来供销合作社系统社有企业各项经济数据的不断更新,我们对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新常态”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切身感受和认识。
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新常态”
当前,党和政府对“三农”事业和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的高度重视,使得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春天又来了。因此,对供销合作社来说,“新常态”首先应意味着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更加优惠的政策条件和更加美好的市场前景。我们应该备加珍惜、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努力使独特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政策优惠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机遇转变成现实业绩。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开启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在破旧立新,实现经济增长动力再转换、经济结构再平衡的过程中,先进生产力将不断产生和扩张,落后生产力将不断萎缩和退出,既能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也会使一些行业、一些企业付出代价,甚至伤筋动骨。面对“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机遇,我们适应跟上了,就能够抓住机遇,实现新一轮创新大发展;我们不适应落后了,就会处于被动境地和淘汰行列。因此,我们必须努力适应“新常态”,把对新变化、新趋势、新机遇的把握与我们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谋划新思路,实现新发展,重点是要树立正确的“速度观”,念好“结构经”,开启“新动力”,应对“多挑战”。
“新常态”下的应对策略
供销合作社,特别是安徽省社的发展因改革而起,因创新而兴,因改革创新而蓬勃发展。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我们吃过苦头,但更多的是尝到甜头;有过教训,但更多的是经验智慧。现在,省社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既面临着不改革创新就无以发展的压力,又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在社有企事业单位现代化治理制度体系建设、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创新发展以及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求突破。改进经营管理是我们社有企事业单位永恒的主题,永远的主线。当下,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社有企事业单位要努力改进经营管理,一是要树立规模与效益并重、速度与结构并举、经营与管理衔接、外监与内控协调、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理念。二是要统筹处理好投入与产出、开源与节流、并购扩张与管控能力、生产要素形态与状态、经营效益与管理效率的关系。三是要突出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四条线的运营管理,确保四条线横相融、竖相通、横竖交错成一体。
要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加强风险管控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风险,我们要主动认识、科学揭示、积极防范、有效化解,不应该也不允许掩盖风险。应对风险的核心思想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从加强风险管控角度讲,社有企事业单位一要认真落实审计意见整改内容,做到有错必改,从善如流。二要防止发生经营性重大风险,力求在市场变化趋势、政策调整走向判断上不失误,在经营过程中坚持稳健发展,不脱离实际压高指标,不贪图小利,不竞赌行情,不做力不能行的事。经营结果确保不亏损、有赚头,保证经营道义上的正义性,商业上的可持续性。三要防止管理上操作性风险。要通过不断的优化流程、规范程序,持续强化有效制衡、安全发展,做到风险防控到人、管控到岗、经营问效、管理问责,确保不发生资金链断裂、法律纠纷损失。四要防止操守上的道德风险。要教防结合,惩治并举,坚决禁止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对道德风险实行零容忍。五要防止市场上外部风险的导入。在“新常态”下,旧有增长模式形成的风险因素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有可能进一步显性化,甚至出现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的集中爆发、连锁反应。我们一定要学会前瞻识别风险,建好风险隔离带,筑牢风险防火墙。这些年我们的发展出现困难与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滞后。为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我们更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尽快建立起一支能大力推进我们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企业家队伍、人才队伍和员工队伍。
(作者系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