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供销合作社2006年开始参与社区服务工作,从备受质疑到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资金7700多万元,拓展了供销合作社服务领域,创新了社区服务机制,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肯定。
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找准服务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单位人”变“社会人”,农民变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变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服务需求。社会问题和城市供销合作社转型的要求,迫使广州市社系统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经营服务领域。
2006年,白云区供销合作社在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新市街,探索开展以劳务代理、家政服务、代理记账等低偿服务,并逐步争取到承办政府的职业培训、招聘等任务。2009年,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学习借鉴香港、新加坡先进经验,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以向非政府机构购买的方式提供社会服务,解决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足等问题。区别于当时多数街道和少数高校办的社会服务,供销合作社成立民办非企业调动市场资源参与社区服务的独特做法,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广。
2012年,广州市社把社区综合服务纳入了“123”工程的总体思路,并作为城市供销合作社转型的有效尝试,也是为今后商品经营、社会服务向城乡延伸抢阵地、打基础。市社每年投入400万元发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市、区供销合作社联合成立了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统筹推进该项工作;各区联社投入人员、资金共同推进。有供销合作社背景、品牌和资源支持,社区综合服务在市场经济中得到了持续发展,发挥了供销合作社在现有体制下的优势。目前,初步形成广州市规模最大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系。现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7家,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社(中心)27家,覆盖全市约11%的街道,惠及人口约170万。2014年6月,在全国总社推荐下,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荣获首届“中国社区发展创新奖”。
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切入点,建立良好运营机制
广州市社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政府购买一点,供销社无偿提供一点,社区居民低偿付出一点”的社区服务模式,成为供销合作社长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以项目的形式实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通过公开招投标,与民办社工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行合约管理。广州市社承办的27家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有14家通过公开招标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建设,同时,还承接了民政、司法、人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单位部分专项购买服务项目,总共获得政府购买服务7710万元。按照政府购买服务协议,政府提供服务场地、硬件设施和运营经费;社工机构按照项目计划书聘请社工为主体的服务人员,面向居民开展专业服务。政府委托第三方每年对政府购买项目进行中、末期两次评估,作为财政绩效评价管理的依据。
二是供销合作社支持一点。供销合作社发展离不开社区,也离不开政府和群众支持。广州市社拿出部分物业,并按照社区服务的特点,投入资金装修改造成为阳光、愉悦的社区服务场所。利用扎根基层的优势,整合街镇、民政等政务资源以及慈善机构、社区企事业等社会资源,搭建综合服务平台。自筹资金建设社区综合服务共13家。今年5月联合村两委建设从化新围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供销合作社密切农民联系的又一次探索。
三是市场化运作为补充。借助公益性项目的品牌效应,积极拓展少儿培训、技能培训、招聘、老年人日间照顾等经营性、个性化项目,探索“无偿带动有偿,有偿反哺无偿”的发展机制。去年嘉禾、太和人力市场开展招聘会425场,提供就业岗位11.2万个;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6场次,培训人数1200多人次。
拓展优质专项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
广州市社为城乡居民和企业提供的服务有七大板块共100多项服务项目。在内容上体现为两个层面:
一是服务项目上的综合,家庭服务、老人服务、青少年服务三项为必办的服务。此外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责任,加办具有自己特色的外来人员服务、就业服务、妇女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等。如天河区惠信社区服务社的“新广州人家”是外来人员服务项目,“小青苗计划”是荔湾恒福服务社联合世界宣明会开展的外来工儿童服务项目。
二是同一个服务项目在具体服务内容上的综合。青少年服务包括发展性服务、治疗性服务、支持性服务等。老人服务包括民政对象服务、一般老人日间照顾、康乐性服务等。如,京溪街社区少年宫开展青少年培训供不应求;社区老年人大学深受居民欢迎;江海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长者服务中的失智长者社区关爱项目被列为2014年广州市社会服务创新观察项目等等。
社区服务既包括以一般性社区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还包括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手法重点为社区居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深度专业服务。仅去年,全系统完成个案服务超过200多个,小组服务1000多个,组织关爱空巢老人、岭南文化推介、企业青年婚恋等各种活动2000多场,活动参与30多万人次,体现了本土提升与专业有机结合的新兴服务特点,在社会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提高了供销合作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贯穿社会工作理念,打造专业团队
社工不仅要十分熟悉自己所负责的领域,还需要适应跨专业、跨部门、跨团队的合作。在实务锻炼中,广州市社定期召开个案评估会议,研讨制定服务方案。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分别赴台湾、新加坡、香港、湖南、四川等地学习交流,借鉴别人先进的经验,拓宽视野。建立职业培训机制,设立员工培训基金,制定员工分级培训制度,组织社工参加外培,提高专业化水平。
下一步,广州市社将按照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以服务规模化和服务专业化为方向,以“市恒福”为龙头,力争生产性服务与生活性服务并进,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并举,发展专业品牌优势项目,挖掘商业空间,打造枢纽型社会组织,构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发挥供销合作社连接城乡的积极作用。
(广东省广州市供销合作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