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夫人于1999年创业于南京,2000年的一次杭州之旅,萌生了要开茶馆的念头。2003年,我们在家乡开办了第一家茶馆,面积300多平方米,起名“平湖秋月”。茶馆名字来源于一首古筝曲的名字,它让我回想杭州之旅的点滴记忆,也让我想到了一种品茗的意境。
2005年5月,在丽江开设了第二家茶馆;2006年底,我们又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大研古城,开设第三家茶馆。四年时间,连开3家茶馆。
2010年,第二家茶馆扩建,经营面积由原来的1000多平米扩大到3000多平米,经营项目涉及吃、喝、玩、住、购、学六个领域,成为丽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茶馆。这里主要包括:吃,包括茶点、小吃、冰淇淋、简餐、家常菜;喝,包括茶水、速溶咖啡、鲜果汁、瓶装水与饮料、啤酒、白酒、红酒;玩,提供麻将、象棋、围棋、扑克;住,设有标间、大床房、套房14间客房;购,实体店和淘宝店出售全国各种茶叶、茶具、茶类期刊图书;学,设有茶学堂,每年开设各种茶文化学习班。主要盈利点还是在茶馆本业。
茶馆在活动营销推广方面,除了常规的发行会员卡,打折优惠,经常性举办各种茶会活动,营造茶馆文化氛围。还开设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与各种媒体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借助媒体宣传推广茶馆品牌。当然,我们也会广泛与外界同行、茶友交流与互动,通过各种活动、各种平台推广自己的品牌,实现最广泛的品牌影响力,使我们逐渐从周围的茶馆中脱颖而出。
我们做有丽江故事的普洱茶产品,包括丽江喜茶、丽江故事、丽江慢生活、丽江艳遇等一系列产品,以及一系列的名山古树普洱茶。通过产品销售,增加茶馆收益,扩大茶馆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同事,还囊括全国各地的名优茶。
目前为止,平湖秋月举办了140多期各种形式的品茗会,并与当地两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举办茶文化讲座和千人茶会,对培育80、90后的年轻品茶爱好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连续五年做了一个叫“我和丽江有个约会”的茶品与茶文化推广活动,让获赠者与我们共同见证和品味一片茶的变化和成长。
这些年,很多人希望加盟我的茶馆,也有人问我经验,我总结了3点:环境、服务、价格。平湖秋月走的是大众化路线,茶水价格最低可达10元,顾客追求的是一个空间,低廉的亲民价格比较容易吸引有大把闲散时光的人。
张心忠:
解总对茶馆的理想很丰满,但是事实很骨感。平湖秋月的定位是要走市场,低价会带动销量,这无疑是对的;但是茶馆的业务过多,而且彼此搭配不一定合适,看似有特点,但是冲淡了你的茶馆主题。我建议解总简化茶馆业务,茶叶种类不要扩散到全国,专注本土茶就可以,做的有代表性,让厂家主动找你要求销售他们的茶;或者你向上游收费,因为你的茶馆真正可以代表云南茶叶,会提高厂家的销量。你可以先在云南发展,商业模式就是简单地做云南的好茶,价格不要高,主抓影响力,打着当地特色的旗号,日后再遍布中国。
姚兴全:
平湖秋月是旅游、茶馆结合的典型,业务确实很多样化,但是我认为有点多杂,建议解总考虑着重打造两点——茶商品和茶客栈。茶商品是可以走向全国的,影响范围最广,可以扎根到各地做产品加盟,那样带来的效果远比立足本地的茶馆要好。现在的平湖秋月是吃、喝、玩、住一条龙服务,建议解总有空去四川雅安藏茶宾馆和成都峨眉雪芽大酒店去考察下。同样都是茶主题酒店,都是立足于当地旅游资源,正在通过移动互联网推广,值得平湖秋月借鉴。
葛卫忠:
很认同解总的观点,茶馆和茶叶就应该走大众化的亲民消费路线。平湖秋月的经营模式很丰富,也很有新意,把茶馆和客栈、书吧、餐饮等多重空间融为一体,变成一个商务、休闲、旅游的综合平台,并非简单品茶场所。我的建议是解总借助当下的互联网浪潮,利用其传播茶馆的人气、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