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业务分散、人员多、管理难度大,易产生各种风险,一直是各级管理者头痛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农信社内控管理,应从“制度”抓起。
制定制度是基础,落实制度是关键。提高经营能力、防范各种金融风险,仍是农村信用社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的现象,不管是否造成损失,都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对违规责任人,视其责任大小,结合制度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必要时要请求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责任追究制度是制定和执行其他内控制度的关键和重点,只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对不作为行为和失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才能使其他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从而树立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用制度管人、用法规管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完善现有会计制度。制定会计工作业务操作规程和奖惩办法,从制度上规范农村信用社的会计行为,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严格坚持会计控制系统规范化制度。
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完全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操作。坚持授权分责原则,即对会计账务处理实行分级授权,任何人不得超越权限或范围,坚决杜绝乱用会计科目、乱设账外账、虚增虚减利润和体现领导意志的违规行为;加强会计监督制约能力,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完善会计内控制制度。
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严格遵循会计控制系统规范化原则。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首先要建立内控制度的风险评价体系,监测各信用社的内控制度是否能有效地控制和避免风险的发生。
其次是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要人员的监督。重点应放在计算机、新兴业务的检查监督,把重点环节与全过程监督结合起来。
再其次,加大内部检查力度,建立会计、风险、审计为内控主体的稽核检查机制,检查财务、信贷业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贷款操作的合规性、手续的合法性、风险程序预测的准确性、资金运用的合理性等进行监督,并明确规定监督不到位的责任。
落实内控管理制度。制度定得再好、再完善,如果没有严格执行,那也只是一纸空文。
在落实制度方面,第一,提高全体员工的自身素质,加强对员工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增强法纪观念、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员工懂得法律、精通业务、严格执行制度。
第二,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廉政教育,引导员工敬业爱岗,自觉遵纪守法,经得起考验。
第三,应经常对员工进行案例合规操作教育,提高员工对违章、违规操作危害性的认识,从而自觉维护和执行规章制度。
第四,对全体员工定期培训,使大家接受新知识、新技能。
第五,做好重要岗位人员的交流和定期轮换,形成人员优化流动机制,达到暴露问题和自我控制的目的。
第六,加强对决策和管理人员的控制,转变经营管理的观念,由“以业务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是加强内控制度落实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