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农民合作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合作社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也开始逐步显现了出来,这些问题是否解决,解决的程度,关系着合作社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山联村山联富民合作社理事长朱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因为有问题就否定合作社的价值。合作社通过联合把单一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联合体,共同发展、彼此互助、共御风险,合作社是有它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价值的。
朱虹结合自己创办合作社的经验谈到,合作社的发展现在确实遇到了一些瓶颈,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是人才培养。现在合作社人才匮乏,农民合作社的成立,主要是以当地的种植或养殖大户发起,联合一定规模的同类行业的农民参加,这些人中真正有技术、懂市场、会经营的却很少。由于缺乏人才,无法实现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导致农产品只能以原生态的形式出现并在有限的市场上销售,农业生产的价值大打折扣,不但影响合作社的发展,而且使社员的积极性受挫,认为加入合作社和自己单独生产一样,甚至出现入社不如单干的想法。所以,合作社必须吸引懂技术、拓市场的人才来为合作社的发展增添动力,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稳定的培训机制,政府农业部门应发挥农广校、职业院校等培训基地作用,重点抓好对合作社理事长、辅导员、特别是农经干部的培训。
其次是政策扶持。现在合作社的政策扶持还有待于加强,建议国家进一步细化财政扶持对象,有针对性地对处于发展初期且有实际困难的合作社给予大力扶持。如对合作社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设备、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等纵深发展方面给予补助倾斜。朱虹强调,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村官,他们会参与到合作社的领办或经营中来,虽然他们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但是缺乏资金,所以希望政府能在这一方面加大扶持的力度,包括资金的扶持、政策的扶持等来降低这些人进入合作社的创业门槛。
最后是加强引导。强化对示范社的指导,重点抓好示范社的正规化建设,以发挥示范社的辐射和样板作用,提升全国农民合作社的整体水平。可打破地域界限,按照以强带弱、以大并小的模式,实现强强联合,提高合作联社的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