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3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未来谁种地?政协委员热议职业农民培养


    3月5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小组会议上,委员就“未来谁种地”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院长许皞认为,最可能成为种地主力军的三种力量已经不再可靠,这三种力量包括:农民的后代、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科学家以及涉农企业的企业家。那么今后谁来种地?他说:“经过多年的思考,现在我逐渐找到了答案。这些年,农业大学毕业的学生除了卖种子、农药或者化肥,他们没有用武之地,因为都是一家一户的种植,谁也养不起一个大学生为他种地。土地流转以后,规模化的经营逐渐成为主流,一个大的农场就可以养得起一个科技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就有了投奔之所。我认为我们未来种地的主力军有可能就是农业大学的毕业生。”

    许皞认为,种地人员进行真正的换代大致需要10-15年时间。他分析说:“现在种地的基本上是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年岁大了,体力下降,便回到老家种地。再经过10-15年时间,这些人的体力继续下降以致失去了种地的能力,从而不再种地。那么接下来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才会取代他们。”

    他建议,我国现在就要从教育着手。首先进行政策调整,给农业大学的涉农专业一些公费的招生指标,对这些学生定向培养,他们将来要去的地方就是到种田大户那里工作。让他们逐渐成为大农场、大农业的生产者、技术携带者以及经营者。其次对对涉农学科的课程设置适当调整,增加技术性、管理性课程,鼓励各个大学培养复合型人才。

    许皞的建议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牛盾的支持。牛盾说:“中国最大的资源就是人,中国的城市化率即使达到了70%或80%,也还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好像我们不缺农民,但是专业农民、职业化农民从哪里来?我想到35年前的情况,那个时候我国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那是因为生产关系出了问题,1978年,生产关系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的水平。35年来,我国农业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那么现在是不是也要这样考虑问题,我觉得也是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出现了问题。当我们的城市化率达到了80%的时候,我们的制度设计如果不调整,专业农民还是不会有的。”

    牛盾认为,我国是全世界农业院校最多的国家,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如果来种我国的20亿亩地,那他们绝对是世界上素质最高的农民。“因此我们要考虑的是怎么给他提供平台,这就要求顶层制度的设计要到位。农村新的经营机制、新的经营主体以及相对的规划要跟上,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我国就不存在谁来种地的问题。”他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