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内控制度日趋完善。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尤其是在国家进一步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的情况下,农信社的竞争劣势越来越明显。
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农信社就必须顺应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抓住当前的改革机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受到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制约,农信社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比较薄弱,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制度不够完善。农信社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相关的内部激励机制、薪酬制度等存在某种程度的缺失和落后。
人才建设工程不明显。根据对某县级农信社的调查,一个营业网点至少配备5名工作人员,但第一毕业院校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比不足1%,且年龄结构偏大,对新鲜事物的适应能力明显滞后,真正精业务、懂技术、高素质、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屈指可数。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信社的发展。
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部分员工在一线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很多年,而有的农信社并没有为他们做比较科学的职业规划,没考虑过个人的发展问题。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发展,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信社的发展。
绩效考评体系仍不健全。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上级与下级之间、考核层与被考核层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共同的意识,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给农信社业务经营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对/策/
保障农信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仅要关注市场和经营方面的发展,更要加强和完善农信社的人力资源管理,构建全方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规范内部管理的基础上,推动农信社市场和经营活动的顺畅发展。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一是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科学分工、职责分明,要建全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权、责、利一致的组织体系。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要给内外人员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在选人上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从而吸引到真正的人才。三是要依法建立劳动用工制度,依法签定劳动合同,严格按合同办事,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
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建设。人才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送一批人出去”是把一批年纪较轻、思维活跃、敢创敢拼、学历层次较高的人送到专业院校进行再学习,与时俱进、开拓视野,把这批人培养成农信社的中坚力量;“引一批人进来”是按照农信社部门设置和业务发展需要,引进一批金融文秘人才、计算机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等,改善、优化农信社的人力资源机构。“退一批人回去”是让一批年龄偏大、知识层面偏低、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弱的职工提前退休,让新鲜血液可以补充进来。
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分为战略发展规划、组织人事规划、制度建设规划和员工开发规划。一是做好岗位设计,因事设岗,对所有岗位进行科学描述,制定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反映岗位要求的人事文件。二是依据农信社各年度的企业目标,社会环境的变化情况等,做好农信社的人员供、需平衡分析。三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预算。
抓好人员的招聘与配置。人员招聘是为了发展的需要,依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选拔和录用组织所需的人才,实现所招人员与待聘岗位的有效匹配。一是注重内部招聘(提拔),农信社在需要招聘人员时,应结合企业文化,以内部招聘为主。另留以10%中上层岗位供外部招聘。这样既可以给内部员工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可以促使外部新鲜血液的输入。二是依据农信社人员需求情况,运用科学的专业技能和策略,做好各个时期的人才招聘配置工作。三是按照人力资源规划的组织人事规划做好各阶段招聘与配置工作的评价,以不断改进、完善招聘配置工作。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农信社在加强对员工物质激励的同时,应注重员工的精神激励。要建立一种多维化的激励体系,如员工的自我成就感、工作自由度、工作自主性、表扬、奖励等。培养和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在通过激励机制来增强员工的进取心。
设计科学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一是根据农信社的年度目标确定绩效管理的参与人员。二是依据“先结果、再行为、后特征”的原则分别确定相应的绩效考评方法。比如对门市人员运用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法,而信贷人员则选用结果导向型评价法。三是科学确定各类人员绩效考评要素(指标)和标准体系。四是收集信息与资料积累进行考评。五是进行绩效沟通。在目标制定、计划订立、监督设施、实施过程等阶段均要进行沟通,以增强员工的信心。
建立科学的培训与开发体系。一方面,要完善各类培训及与培训相关的制度、依据绩效考评所反映出来的员工情况和农信社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类培训项目、教师、教材、方法对员工不断地培训提高。另一方面,为员工创造有利于培训教育成果转换的组织气候,让员工能学以致用,其间包含了充分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