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舒兰农商银行在农户贷款精细化管理的制度框架内,实施了“五岗五权分离”的管理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1“五岗五权分离”的
管理模式
“五岗五权分离”就是在贷款发放和管理过程中,通过设置五个岗位并赋予不同职责,实行流程化管理,使岗位分设、职责明确、权力制衡、各负其责、相互监督和相互约束,从而达到合规操作,降低信贷风险的目的。
(一)设置五个岗位,落实监督制约。一是调查岗。由A、B岗信贷员(或总行农贷业务科成员)组成,实行双人信息采集、双 人对申请借款事项进行调查,提出明确调查意见。二是审查岗。根据贷款额度不同,确定不同审查人员,包括专职审查员、支行外勤主任或风险管理科成员等,对贷款资料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并提出明确审查意见。三是审批岗。经法人授权的有权审批人,包括支行行长、贷款审批小组、业务科长、主管行长和贷款审批委员会,按照审批权限对所发放的贷款逐笔进行审批。四是放贷岗。由农贷会计、柜员组成。农贷会计依据审查审批意见,对每笔贷款资料的规范性、合法性进行二次审查;柜员核查是否本人支取贷款。五是贷后管理岗。由A、B 岗信贷员、支行外勤主任、支行长和总行农贷业务人员组成,按照不同检查面和频率,实行三级贷后检查,及时催收到逾期贷款、维护债权等。
(二)抓住七个环节,管住风险节点。一是真实采集信息。实行双人深入到农户家中和经营场所采集信息,采取看、问、查、听、访的方式对农户相关情况进行登记,并分析测算收支真实性。二是按照用途授信。与农户面谈,按照具体用途,根据农户信息采集表中经营项目和规模,测算申请额度是否合理。三是双人管贷。根据信贷服务区域范围、营销客户数量、信用状况、管理难易程度和信贷员个人管控能力等情况,组建双人营销小组。客户信息采集、贷款调查、贷后管理均实行“双人双片AB岗”管理。四是实行分级审批。每笔贷款无论金额大小,必须经有权审批人审批发放。审批人员与农户、保证担保人进行面谈,对贷款真实用途、保证人担保意愿等具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谈话与资料内容有出入的坚决不予审批。五是面签面付。经审批同意发放的贷款,由信贷员与借款人共同办理评估、抵(质)押登记和保险等相关手续,A岗信贷员与借款人(夫妻双方)、担保人当面签订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防止他人代签造成合同失真、失效,产生经济纠纷。六是实行分级贷后检查。第一级:A岗信贷员每年至少对存量贷款进行两次全面检查,遇到特殊情况随时检查,并形成贷后检查报告。B岗信贷员对A岗信贷员新增3万元以下贷款检查面不低于30%,3万元以上的检查面达到100%。第二级:支行行长或支行外勤副主任贷后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对村、社检查面达到100%,对单户3万元以上(含3万元)的检查面达到100%,对单户3万元以下的进行抽查,抽查面达到20%。第三级:总行贷后检查每年至少一次,所辖乡镇检查面达到100%,对单户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贷款检查面达到100%,对单户10万元以下的进行抽查,抽查面达到10%。七是落实责任追究。实行贷款责任终身制,违规金额小的实行包赔制度,对违规金额大的该下岗的下岗、该开除的开除,该移交的移交。
2“五岗五权分离”的
管理特点
通过对农户贷款实施“五岗五权分离”管理,在有效规避信贷风险、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了银行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一是岗位设置科学化。各岗位职责详细明确,设置科学合理,岗位中的A、B岗既各负其责,又相互制约。二是贷款操作流程化。贷款操作流程图简明、易懂、适用。三是贷款管理制度化。对各岗位从责任的划分到责任的追究,从合同的签订到现金的支取都用制度的形式进行了明确。四是贷款运行阳光化。公开贷款评级、公开贷款授信、公开办贷制度、公开贷款流程。同时成立办贷大厅,方便监督,阳光操作,增强办贷透明度。
3“五岗五权分离”的
管理启示
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根本途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变化、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需求,必须改变原有的粗放管理模式,坚持“按种类发放、按用途授信、分别立据、专款专用”的原则,推行农贷精细化管理,才能更好地支持“三农”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的需求,才能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创造性地执行各项制度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关键所在。省联社成立以后,吉林农信的信贷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只要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制度,信贷管理水平就一定能够得到提升。而制度落实取决于县、乡两级高管人员的执行力,只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实事求是,采取各种措施创造性地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就一定能够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升信贷管理水平。
认真落实岗位监督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可靠保证。实行流程化管理,落实审贷分离制度,严密贷款发放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明确各岗位责任和权力,真正形成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才能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