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佛山日报讯 日前,广东佛山市南海区通过购买第三方检测机构——华南绿色产品认证检测中心的服务,抽检重要蔬果、水产销售点,未来有望延续这种检测模式,为“菜篮子”质量安全把关。这种方式在全市范围内还是首次。
以前,农产品的检测多由质量监督部门、农业部门或销售方的质量检测部门来完成,而引入第三方,将使得检测结果更有可信度,也会避免一些暗箱操作等问题。据报道介绍,南海区桂城天佑六路的南海粮油总公司就赶上了第三方的检验。由南海区市场监管局、工商局、第三方检测机构共同组成的抽检队伍进店后,对豆角、菜心、油麦菜等市民常食用的蔬菜进行抽样检测。承担了检测任务的华南绿色产品认证检测中心副主任陈振比说,蔬菜类主要检测农药残留、重金属等20-30个项目,水产品则主要检测孔雀石绿等易致癌物质。
据悉,检测人员现场抽样、封存的蔬菜、水果将被加工为固液混合物,水产将被制作成切片,接受数十个项目的检测。蔬果类检测结果第二天可出,水产则要等到三天后。“凡是检测不合格的,给五天时间整改。如果不合格产品卖完了,则追溯进货源,联合当地监管部门处理。”南海区市场监管局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游安冬说,这次抽检的抽检报告,可全省通行并作为部门处罚追责的权威依据。
根据有关规定,只要农产品检测机构具备“双认证”资格,即所属地质监局的质量认证以及省农业厅核准颁发的资质认证,其检测报告就具备通行性。但目前广东省佛山市具备双认证资格的检测机构仅两家。由于这类实验室在部分检测标准、市场需求上不能“全覆盖”,因此引入第三方机构检测也是一种补充。相关人士介绍:“南海区这种做法,在全市范围内尚属于先例。”
据悉,南海区在今年9月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被检出芥菜、生菜、菜心等70个样本不合格。因此,为防范农产品再出问题,南海市场监管部门计划此后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农产品风险检测,且极有可能继续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
(李静 骆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