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9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秋国庆销售分析及应对


 

    单店销售规模逐年下降,利润也越来越薄,这都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商场和商家觉得节日市场越发不好做。但市场总得要继续下去,节日市场的作用不言而喻。

    几年前,春节年货一条街一定是提前一个半月进行陈列的,端午粽子、中秋月饼一定是提前一个月陈列的。现在,很多采购部门这么说:大家别急,慢慢来,年货提前一个月就差不多了,粽子、月饼提前二十天就行了。传统意义上的佳节礼品销售在逐年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

    市民传统文化观念变淡

    这一原因也是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提高后形成的反差。过去,好东西只能过节享用,所以大家盼过节。现在,好东西可以随时享用,因为大家口袋都有点钱了,对节日也就不那么期盼了。而且如今大部分希望过节的人的出发点更多是基于过节放假的待遇,所以节日从整体意义上来说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

    这样反映出来就是:端午节吃不吃粽子无所谓了;中秋节有没有月饼无所谓了;春节吃不吃糖、穿不穿新衣无所谓了。什么都无所谓了,市场也就变得无所谓起来了。

    如果仍按以前的时间跨度来陈列,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在浪费我们宝贵的端架、地堆,寸土寸金,卖场可浪费不起。卖场要的是陈列效益,而不是搞节日商品展览。

    节日礼品价格大幅上涨

    节日礼品价格本身就年年水涨船高,进售价之间差异极大,正常售价基本卖不动,大多靠打折销售。这就造成了价格的不可预估性,也是市场恶性竞争的后果。

    供方市场的时候,价格基本是不打折的,就算打折,力度也没那么大,所以收礼的人要有心的话,大体是可以估算出所收礼品的价格。这样送礼的、收礼的双方都有面子。现在可说不准了,你手里提的标价600元/盒的月饼,实际上不过花了你200元。为什么?市场太乱了!

    但价格战还是轰轰烈烈,有些商品从进场之初就开始打折,标个很高的价格然后以极低的折扣卖出。重点是消费者就吃这套,买的人不但觉得送礼有面子,还特别有讨价还价后的成就感。所以折扣是越来越离谱,8折降到6折再到5折最后到3折,消费者一头雾水,卖场一脸难堪。销售额真可谓一年不如一年,价格却一年高过一年,折扣是一年低于一年,做零售的商家只有年复一年地摇头叹息。

    逐年严重的缺货现象

    节日礼品都是有特定的时间限制性的,节日一过就不值钱了,由于销售高峰期的延后造成大量零售商不敢大量订货,供应商不敢大量囤货,生产商不敢大量生产,因为谁都把不准这市场的销售如何,所以逐年严重的缺货现象也致命地影响佳节礼品的销售量。

    结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即将来临的中秋节,甚至往后几年的中秋节(春节亦然)应该这么去做。

    节日商品的选择下功夫

    节日商品的种类不能局限于月饼一个商品上,茶叶礼盒、保健品礼盒、水果礼篮、干果礼盒、甚至一些高价位的整件牛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给顾客多一点选择,也就多给顾客一个选择你的机会。

    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并通过个人几年的观察,笔者就中秋月饼这个类别商品的销售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把散装月饼做大做丰富,根据区域特征做好区域性口味月饼的配置。

    比如说云贵川地区的消费者特别喜欢云腿月饼(每年都卖得相当好),那么这一地区就可以多引进云腿类月饼;别的地区可能喜欢广式月饼,那就把广式月饼做多做丰富。

    现在顾客买月饼不一定只是为了迎中秋,他们也可能只是想吃所以就买了,谁告诉你春节不可以买月饼,端午不可以吃月饼?买回去当早餐吃,当零食吃,都是可以的。所以零售商要尽可能把散装月饼做得更好。

    至于盒装月饼,由于其送礼的特殊功能,所以出现两个极端——价位太低的商品通常卖不动(这是消费者自身的消费心理在作怪,价格太低觉得拿不出手,没面子)。

    当然价位非常高的商品也是不畅销的(价格太高,消费者会觉得不值得)。所以我总结出两个盒装月饼最好销的价格宽度(针对二三级市场,市场不一样,这个价格宽度会有所区别)。五六十元左右的好销,主要被中小企事业单位批量购买,派发给员工作为福利,或者朋友间的互赠,这个价位的盒装月饼,价格不高,包装也比较精美,同时也有福利/礼物的意义。另外就是标价在400~600元之间的(记住是标价,而不是售价),这个价格段打折下来也就200元左右,只要包装得大气,标价也还可观,拿得出手有面子,价格对购买者来说也能够接受。

    此外,商品名称也是决定商品畅销与否的原因之一。笔者看到很多月饼名称有点不可思议,像“荷塘月色”、“金色年华”、“故乡情”等等,也难为了生产厂家的那些设计人员了,居然能想出如此有诗意的商品名称。

    但从每年的销售数据看,这些名称如诗一般的商品的销售情况都不怎么理想,反而是那些叫做“华庭信礼”、“至尊佳礼”、“鲍翅盛宴”等听起来俗不可耐的礼盒卖得很好。

    加大对购物卡的投入

    中秋节不一定非得卖月饼或者其他礼盒类商品,尤其国家新出政策规定企事业单位发放月饼也应缴税,虽然不是严格执行,但它毕竟是一项法规政策,多少还是会影响到销售市场的,所以把购物卡市场做好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笔者就比较倾向卖购物卡(团购卡),把做促销活动牺牲的毛利提几个点出来作为团购人员跑市场的费用。

    这几年来,企事业单位逢节庆发放购物卡作为福利已经越来越普遍,个人购卡量也在逐年递升,抓好这个机会必定受益匪浅。

    购物卡是预存卡,购卡者需先付款给商场才能拿到卡,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已经得到一笔无息贷款了呢?

    此外,购物卡一经售出,基本是不退换的,持卡人只能到你商场购物,别无选择,这等于把顾客牢牢拴在我们门店身上,可算是一劳永逸的事。当然,你也可以假想一下顾客丢失购物卡而不补办的情况,那丢失的购物卡就完全是商场的纯利润了(这种情况在每个商场都有一定的机会发生)。

    今年国家新出台法规,购卡需要实名制,并且对单笔金额进行了限制。这一法规乍一看对商场影响很大,但就近期来看,影响并不会特别严重。

(杨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