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到悉尼,强力推行创新成为高管圈子里的一种风尚。创新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然而,技术迅速变革,致使产品和经营模式很快过时,这让发明者和开创者容易受到引人注目的新产品或改良产品的影响。同时,法律保护日渐式微,编码化、标准化、新的制造技术、日益增长的员工流动性,都让模仿变得更容易。
事实上,尽管模仿者在大众眼中常是负面形象,但许多模仿者却做得非常成功。像麦当劳成功的追随者拉力汉堡,其从前者学来了“免下车服务”的理念。后来,当麦当劳调整食谱,要为顾客奉上健康食品时,百胜餐饮又紧随其后,在它属下连锁店塔可钟和必胜客里如法炮制,并且在早晚餐如何吸引客人方面也学得有模有样,与麦当劳争得如火如荼,不分伯仲。
风险投资行业可谓创新的坚决拥护者,美国亚什兰投资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奥布莱恩观察道:“任何东西,只要初具规模,有市场需求,具备各种销售渠道,不管产品与服务是什么,只要消费者需要,就会有人模仿。”
然而,放眼各个行业,我们也不难发现,模仿既有无限前景,也有重重挑战。模仿至少应该是全局战略的组成部分。实施模仿之前,必须权衡相关背景和内在能力。而且,模仿要与创新紧密地联系起来。模仿不但不与创新冲突,而且还非常有利于创新。正如百事可乐前高级副总裁兼财务主管莱昂内尔·诺埃尔说:“虽然我们正在努力创新,我们也希望了解一下别人现有的成果。您可能觉得很好笑,有些创新竟是由模仿推动并催生的。”
创新与模仿的融合点往往发生在关键战略交点附近。创新型模仿者还同时具有创新者和模仿者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实现进一步发展。这些能力包括对海量信息和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能力和对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知识库进行统筹驾驭的能力。
另外,创新型模仿者在对复杂现实建立模型时,可以有效地防范貌似简洁、其实不然的伪模仿型,在面临玄机重重的多谜团时,可以条分缕析,将谜团逐一肢解成各个清晰可辨的部件,同时谜团的整体结构又不致影迹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