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小企业,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即使付出与大企业同等的甚至是相对稍高的薪酬,仍然无法有效地激励和保留员工。于是,产生了两种情形,一种是不敢在员工培养上大胆投入;另一种是开始建立培训体系、晋升通道。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员工对企业发展缺乏信心,同时,制度体系建设需要长期努力和较高管理成本,同时又由于中小企业于经常性的变动之中,制度的可执行性往往受到较大影响。
能够弥补中小企业制度建设的不足的是沟通,而沟通也是取得员工信任的重要方式。
做一个有追求的老板
中小企业老员工首先是通过老板来判断企业未来的,这与VC们所说投企业就是投团队是一个道理。在某种程度上,相对于大企业的员工,中小企业员工对老板的要求更高,因为在大企业的平台上,谁是老板对员工的影响不大。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越大的系统中,老板这个因素的权重就越小,但在中小企业这个相对较小的系统中,老板的权重就非常大了。
一个有追求的老板本身就是最好的沟通,其每天的思言行无时不刻在与员工做互动和沟通,他在企业里的所有行为都是与员工沟通的过程。即使没有跟员工讲话,但他/她在关注着你。做好你自己,就是最好的沟通。
让员工看到可实现的未来
每一个老板都会向员工描述企业的未来,他们口中的企业都是规模够大、实力够强、前景广大,但是有多少员工会相信或多大程度上相信呢?说有必要,但取信于员工的关键是做,做什么,怎么做呢?
一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和阶段规划,二要用实现目标来凝聚人心,三是要抓住时机、敢于投入,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对于中小企业,战略可以粗略一些,但是绝不可以没有。因为战略不光是几个高管讨论过后确定下来一个思路就可以的,而是要向员工宣传,同时让员工充分理解和认同,这样才能够转化为行动。宣传并取得理解认同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沟通。
走群众路线
不要试图用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来换取员工的信任和凝聚力,那是非常愚蠢的做法。最好的沟通是真诚的沟通,而只有实事求是才可能有真诚,只有在双方共同认可的事实基础上沟通才可能达到效果。中小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变化,最大的问题也在于变化,有了新情况、新问题必然要求变,但是必须要与员工做好沟通。
另外,中小企业老板永远不要试图脱离具体的经营管理。一方面你没有胆量真的脱离具体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董事长与总经理是错位的,员工都知道啥具体的事还是要找董事长。有些中小企业设立的董事长或所谓的董事局主席职位,仅仅过过瘾就够了。如果老板脱离了一线,所谓的专心于战略和决策就成了一句空话。
只有制度还不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制度是一种沟通,它通过明确的流程、规范对企业中的关键事项做出规定,并为员工所周知,其最重大特点是高度的稳定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可预期性。
制度是必须的,但光有制度是不够的。因为对于大企业,制度的稳定性更强,而对于中小企业制度则是处于不断地调整之中,更极端的情况是,中小企业的制度存在着大量的例外情况。
因此,如果培训体系、职业发展体系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管理者与员工、高层与核心团队进行深入的沟通。对于员工而言,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对企业的要求是不同的,那些年富力强的员工非常看重的一点是,究竟将自己职业生涯最好的时间投入到哪家企业里得到的回报更高。于是,企业高管团队的重要任务就是让这些骨干员工坚定地将自己“投资”到企业中。要完成这一目标,仅仅是制度是无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