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多年来,顺义区后沙峪镇始终高度关注民生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生、惠民利民的政策,受到全镇广大群众的拥护。
老有颐养 “如今我也有养老金了,给儿女们减轻了不少负担,现在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家住董各庄村的李文琴(化名)老人幸福地说。前些年,李文琴的老伴去世后,老人就轮流住在三个儿子家里,并由他们给老人生活费。由于当时三个儿子的家庭也不太富裕,尤其是二儿子家里,孩子正在上学,妻子在家待业,全家人的生活都靠二儿子一个人在外上班的工资,因此,经常因为生活费的问题家人之间发生矛盾和摩擦。后来,二儿媳听说镇里定期举办各种免费技能培训班,还推荐就业,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经过她的努力学习,不但取得了技能证书,还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李文琴老人也因领取了占地转非的名额每个月有了固定的养老金,再加上镇里给老人的生活补助金和村里发给村民的土地流转和收益分配,老人每个月都有一千多元的收入。逢年过节,镇里和村里的领导都会到老人家里去慰问,给她送去慰问品的同时了解老人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现在,李文琴老人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儿女们也都有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近年来,后沙峪镇不断深入对老年人的关爱活动,在对全镇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开展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组织机关干部、学生、志愿者等到老年人家中开展帮扶慰问活动,了解老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此外,后沙峪镇还完善了龙腾文化广场和各村养老服务站的功能,为老年人提供了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增进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政府出资每年为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灿烂夕阳”生活补助金,70至79周岁的老人每人每年600元,80至89周岁每人每年1200元,90周岁以上每人每年1800元;每年免费为老年人进行体检;重阳节为90周岁以上老年人送去1000元慰问金;为老年人办理发放养老券、老年证、老年人优待卡等工作;为60周岁以上老人配备“小助手”电子服务器,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劳有多得 “有了证书找工作容易多了,工资待遇也高,我对现在的这份工作特别满意”,铁匠营村的刘阳幸福地说。刘阳曾经因为学历不高,又没有什么技能,只能在超市做理货员。2012年,刘阳参加了镇里举办的库房管理员免费培训班,并取得了职业技能证书,在镇劳动协管员的推荐下,成功就业于南法信物流园的一家物流公司,当上了库管,月工资3000多元。
从2009年开始,后沙峪镇广泛利用社会培训资源,为地区劳动力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免费技能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有效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同时,定期为全镇百姓举办大型和各种专场招聘会,提供招聘信息和就业机会,帮助推荐就业。该镇还成立了一支劳动协管员队伍,每天往返于各村与企业之间,对企业进行走访,详细了解其用工需求,为登记在册的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还对已推荐就业的劳动者进行后期跟踪询问,以确保他们找到适合、满意的工作,并能稳定就业。此外,她们还经常为求职者进行职业指导,帮助他们摆正自己的位置,有一个正确、积极的心态,努力提高自身技能,不断提高就业收入。目前,全镇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镇劳动力总人数的99%,其中绝大多数是选择型就业,后沙峪镇也被评为“顺义区充分就业镇”。
病有良医 前不久,村民张龙(化名)患上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到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住院费、医药费等共花了12万多元,新农合报销7万元后,镇里又给他送去了3万多元,最终张龙自己只需支付1.4万元,大大减轻了其因患病给家里带来的经济负担。
长期以来,后沙峪镇党委、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着重解决地区百姓看病贵、就医难的问题。在与全区同步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每年出资对镇域内所有符合参保条件的个人实行“一比一补贴”政策,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率先达到100%。2007年,后沙峪镇出台了《后沙峪镇关于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再报销暂行管理办法》,在市、区医药费报销政策之外,镇政府为参合人员医药费实行“再报销”。2011年,该镇对再报销政策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再报销和大病救助比例:在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普通门诊镇里给付再报销资金20%;住院及特殊病门诊给付再报销资金,区级定点医疗机构和空港医院为25%,市级定点三级医疗机构为35%;建国前老干部、老党员本人及其配偶,独生子女本人及其父母,享受农村低保本人的医疗费再报销资金标准,在全镇“再报销”政策的基础上,相应提高十个百分点。在医疗救助方面,凡该镇参加新农合的人员发生医疗费用后,除新农合报销和镇再报销外的个人负担部分,镇财政给予一次性医疗救助。
此外,后沙峪镇还出台了《关于实施农转非居民重特大病医疗救助的暂行管理办法》,对整建制拆迁村农转非居民、整建制拆迁村转非安置后婚嫁人员及新出生儿童、占地转非居民、办理投靠农转非后无固定工作的居民和农转非在校大中专学生五类人员,全年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负担1万元以上的按照不同比例给予救助。同时,该镇于2006年成立了阳光爱心基金会,为一时无力支付巨额医疗费的困难农民家庭垫付住院费,待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再收回垫付的住院费,以此循环来帮助更多的困难农民家庭解决燃眉之急。2012年12月,顺义区和后沙峪镇政府共同投资1000余万元,在空港医院建立了血液净化中心,此举不仅填补了空港医院医疗技术上的空白,更为地区百姓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困难,是政府为百姓做的又一件实事。
学有优教 今年8月28日,家住西泗上村,刚刚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的赵婵媛在接到家人、朋友祝福的同时,又收到了一份意外的鼓励——后沙峪镇政府送来的2万元奖励金。
据了解,后沙峪镇已经连续8年发放高考学生考学奖励金:2006年,后沙峪镇出台高考学生考学奖励政策,对考入北大、清华等十大名校的大学新生给予2万元的奖励;2010年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励金额,对考入清华、北大本科的学生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考入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一次性奖励1万元,对考入大专和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次性奖励5千元。8年来,后沙峪镇共奖励大学新生310余名,发放考学奖励金260余万元。
近年来,后沙峪镇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推进北京四中与北京四中顺义分校的合作办学、北京实验二小与北京实验二小分校的合作办学、中心幼儿园改扩建工程、中高考奖励、对考入大专及以上院校的低保家庭子女给予学杂费差额补助和全程跟踪资助等工作。镇领导十分关心中小幼教师们的工作、生活情况,每年教师节都要对他们进行慰问,为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并与教师代表进行座谈。与此同时,镇政府还十分重视学校的外围保障工作,定期查抄校园周边的游商、黑车等违法经营,并不断优化美化校园周边的环境,帮助学校修葺围墙等,努力为师生们营造一个优美、稳定、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住有宜居 “后沙峪环境很好,交通便利,各方面设施也很齐全,很适合居住”,家住后沙峪镇香花畦小区的陈立君老人幸福地说。老人以前生活在东直门地区,由于年龄越来越大,老人想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居住,经过各方面综合考量,最终选择了后沙峪镇。
在过去五年,后沙峪镇按照北京市临空经济区规划和顺义新城规划所赋予的功能定位进行科学布局,调整完善了第18至21四个街区规划,完成了镇中心区市政管网规划;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城市景观提升设计,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累计投资4.6亿元,安装路灯1274盏,铺设市政管线61公里,修建道路40公里,镇域内主干路“八纵七横”,形成了内部循环便捷、外联主路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城镇市政运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此外,后沙峪镇借助北京奥运会、花博会等活动,以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为载体,实施了“一场一院一长廊、一街两路、两河七村”的绿化美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植树2万余株,累计投入资金达2亿元,镇村环境得到有效提升,获得了“全国绿化美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2年,后沙峪镇政府经过多方协调,让双裕花园、白露雅园和双裕小区3个居民区的2451户住户用上了天然气,从此摆脱了过去使用液化石油气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为全镇每个小区免费安装了数字电视机顶盒,小区居民从此可以收看更多电视节目和更加清晰的电视画面;在全镇主要道路和街道新建了公共卫生间,使居民出行、生活更加方便。
(张杰颖 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