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原则,顾名思义就是制定价格的标准。DM商品的定价标准分为“进价原则,售价原则”。
进价原则
商品进价即卖场从供应商处购入商品的价格。当商品被选中做DM低价促销宣传时,必定会牺牲商品毛利,商品原利润降低转化成促销成本。促销成本应该由所有的得益者共同承担,即大卖场承担一部分,供应商承担一部分。大卖场要与供应商洽谈,降低其商品原进价。
商品品类不一样,进价的降幅(进价降幅=(正常进价—促销进价)/正常进价 × 100%)也会有所差异。一般要求进价降幅标准按照商品类别进行了划分,即杂货类商品降幅≥10%,百货类商品降幅≥15%。
售价原则
DM商品吸引顾客购买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低价格的刺激。同类商品的顾客消费心理是两个比较决定的。一个是与未做促销的价格比较,另一个是与其他购物场所的比较。
针对这两点我们可以制定五个原则:
1、由竞争者数据库调出同一商品竞争者历史最低价,商品的促销定价不得高于此价格;
2、商品的售价降幅(降幅=(正常售价—促销售价)/正常售价×100%)标准,一般为杂货类商品降幅15≤杂货≤25%,百货类商品降幅20≤百货≤30%;
3、每次DM刊至少有3到5个特别惊爆商品让人能够印象深刻,口口相传;
4、坚决避免所有商品都按正常降价幅度进行,不能给顾客留下印象,等于促销失败;
5、当竞争对手价格比我们价格更低时,一般商品没必要跟价,因为此时的跟价并不能有效提高宣传度,敏感商品必须跟价,要与竞争对手持平或更低。因为这些商品很容易被传颂,除非我们有更吸引人的商品在做更引人入胜的促销。
分类原则
同一小分类(即用商品的特性进行的专业划分,如饮料可被划分为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众多小分类)的商品最多不得超过2~3个,一个为低价位,另一个为高价位。
同一小分类的商品过多的同时,同一价位别同期DM进行促销宣传,势必会导致自己的比自己的,自己打压自己的局面。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同时进行促销,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无论谁胜谁负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分类原则是保障每个DM 商品都能发挥最大售卖绩效的前提条件。
此外,同一商品上档频率要间隔三档,如果一个商品连续被选出做DM促销,不但不能达到档期内提升商品销量的目的,而且会影响此商品平日的正常销售。
这有两点原因:第一短期内顾客的某种需求会饱和,如顾客在前一档购买了促销品拖鞋,下一档对此商品便不再有需求;其次,长期的低价促销会降低商品价格带,影响商品正常销售,如一个凉席连续被推出进行低价促销,价格已经不能成为吸引顾客的优势了,更可怕的是当它恢复原价进行销售时,很难被顾客认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