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化、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文化因素对经济活动的渗透日益深入,现代经济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趋向,即文化力。它已成为各地农信社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增强员工凝聚力,实现发展目标的一只“无形的手”。对此,笔者结合实际,对基层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宣扬,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提高员工对农信社企业文化的认知度是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面对基层员工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只易“疏”而不易“堵”。一是经营管理层要带头讲文化,率先垂范。二是将企业文化知识的学习纳入基层员工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员工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增强基层信用社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动性。三是树立典型,通过典型的以身说教,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四是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以活动的形式将抽象的精神形象化、具体化。
其次,切入业务,用文化推动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企业之所以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不是用于宣传和作摆设。如果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紧密相联,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就失去了根基,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定要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保障。在制定业务发展目标和措施时,要坚持以是否符合企业文化发展长远目标、是否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为评判标准,注意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平衡协调发展。
再其次,贴近实际,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一是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群众性。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员工,只有员工的广泛参与,才能使每一位员工了解自己企业的文化,逐渐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二是要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操作性。员工只有在融会贯通,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才能将企业文化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去。三是要找准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注意针对员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盲点问题和本行业务发展实际,引导员工自觉将自身发展和本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最后,把握规律,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企业文化的核心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理念和人的思想意识。观念意识有其特殊的发展规律,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它的变革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县级法人对辖区内各网点的企业文化建设应有一整套的推进计划,确保企业的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基层网点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