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性教育是党内的一项重要工作,可怎么才能深入人心,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关键是要“接地气”。
正视存在的问题
数量与质量的矛盾。银行业从业人数较多,其中党员占比较大。如某农村合作银行,拥有员工596人,其中党员有202人,特别是近几年新进员工,学校转来的党员比例特别大。
物质与精神的冲突。价值多元化已成事实,我们的思维也要及时跟上。据调查,以前一个员工能得到领导的表扬,心里肯定美滋滋的,甚至会激动好几天。可现在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麻木感,在一些人眼中,先进不先进没什么区别,先进不能当饭吃,奖个五百八百的,也没放在眼里。
理论与实践的磨合。具体表现为,当前的理论学习重在灌输,调子太高,实际运作有困难。一些人只重结果,不管过程,功利性太强。如我们经常会指责一些地方政府不作为、乱作为,为盲目追求GDP,环境保护靠边。可我们却很少反思自己,在迎合地方政府的非理性扩张中,银行业是否充当了帮手?绿色信贷的理念,我们是否有效坚持?为了利润,为了维护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有无违心做事?这背后不仅折射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困境和中国式治理的无奈,而且也折射出中国式思维的误区。
寻找合适的解决之道
注重道德涵养,积蓄正能量。共产党员要体现先进性,就必须加强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党组织要保持先进性,除了组织正常性的理论学习外,还要及时完善道德体系,使信仰和道德融为一体。而现在的社会开放程度很高,靠封闭、靠强制是没有多少效果的。所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与时俱进。如银行业,怎样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党性教育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行业和社会的关系就面临选择。私字当头,还是以民为本?利润至上,还是效益兼顾?答案应该很清楚。
实施正面引领,激发潜优势。以前我们都在宣传资本主义是腐朽的、没落的、垂死的,可现在这样作报告,你在台上说,人在台下笑。特别在经济领域,抽掉阶级属性,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这是事实。我们应该反思:用什么来增强我们的说服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哪里,我们的发展潜力在哪里?文明具有多样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种文明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各种文明的包容发展,本身就是人类进步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需要辩证的思维、开阔的视野来观察世界,搞绝对化是行不通的。此外,我们还需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求同存异中促进发展。我们需要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中国缺少的不是一个优秀分子,而是缺少挖掘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优秀分子培养土壤的呵护机制。让优秀者脱颖而出,奉献者获得世人的尊重,有为者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的组织才有真正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践行绿色发展,谱写中国梦。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落地”。只有当改革的红利惠及最广大的民众,物质丰富、精神富有不再是挂在天上的一轮明月时,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有底气。前几天,有个朋友去澳大利亚旅游,通过微信发了一组照片,蓝天、碧水、人张开双臂追着浪花跑,无拘无束,那样的纯净,让人心动。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作为银行业,怎样坚持以人为本,以信用为载体,以资金为利器,以服务为手段,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也应该成为我们作决策的优先选项。“为了谁,依靠谁”,“拿什么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切都需要形之于实践之中。只有这样,党的先进性和群众性才能得到有机的统一,也才能在实践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