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5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善贷且成”信合文化精髓

□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安顺办事处 陶 华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命的支撑点。

  在信合的领域,“善贷且成”是其核文化理念,品读和理解“善贷且成”这一文化内涵,笔者不仅对这一核心文化有了研究性的认识,也对安顺信合文化的根源有了更深刻的探讨。

  “善贷且成”是信合文化发展的时代性要求。

  20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中国国情的需要,根据农村经济工作的需要,在金融领域,首家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

  从那时起,农村经济工作,人民群众的经济往来,特别是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前提就是信用为本。历经很长一段时期后,之前的经济交往有了新的变化,出现有部分客户首次借款还款讲信用,往后的借贷就失去了“信用”二字,出现了很多款项不按期还,甚至成了烂账。

  由此看来,单纯提倡以往的“信用合作”理念无法支撑起信用社的长期发展。如今,安顺市信合文化研究学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勇于探究和发展信合文化,提出了“善贷且成”的核心文化理念,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理论创新,也是全国信合事业发展的时代需要。

  研究信合文化,是回归“性善论”的人生哲学思考。

  从“善贷且成”这一核心文化理念的提出,我们可以回顾以往对农信社的“信用合作”的字面理解,无疑就是提出了“诚信”,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信合文化不仅适用其自身金融领域的行业特点,也能体现超出金融领域的人生哲学内容。

  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了人性要善,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思想,人性的“善”除了做人诚信,包含的内容还很多,有“爱心”,有“孝道”,有“奉献”等等。其中,“诚信”是做人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公共道德要求。因此,信合文化的理论不仅有其旺盛的生命力,也有着广泛的价值源泉。

  研究信合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中国梦的时代内容。

  “善贷且成”是“信用合作”文化的的理论创新,也体现了新的理论适应新的形势。

  在新的形势下,人的思维是“善变”的,人的思想也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有所松懈,少数人对自己原则性不强。信合文化理论的创新型研究体现了时代的需要,更反映了农信社在长期发展中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性价值。这不只是对信合文化的拓展和研究,这一创新成果也走出了信合企业,走进人生。从人的个体和群体看社会,站在这个高度认识和解读信合文化,就会发现,在参与研究信合文化同时,也是对人性“善”的反思,更是对社会和谐本质的认识。

  前些日子,胡良品写成《善贷且成,道行天下——安顺农信社基业长青背后的文化张力解读》一文之后,笔者对文中“善贷且成,道行天下”这一论点作了解读,学习此文,可以将信合文化提升到社会的层面去解读,也能从人的“诚信”促进社会和谐的关系上去认识。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

  研究和发展信合文化,正体现着安顺信合文化研究学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把握时代的主旋律,从自身行业特点出发,坚持以民为本,积极倡导人性至上的理念。站在这样的高度去研究信合文化精髓,一定会取得更加丰富的研究成果。

  善贷且成,一定道行天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