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5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喜忧参半的利率市场化

□ 安徽舒城农村合作银行张母桥支行 许权胜

  当前利率市场化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利率市场化提升了农村金融机构对市场利率价格的话语权;忧的是在利率管制下获得的存贷利差的定式被打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否能适应市场令人担忧。美国和日本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因监管手段没有跟上使得中小金融机构大量倒闭。现实中,我国中小金融机构虽然数量庞大但基础薄弱,难以与大型银行形成竞争。而中小金融机构在国民经济地位上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渐进式改革——使其免受利率市场化的冲击,才是必然选项,这样就会留给中小金融机构一些缓冲期,在缓冲期内中小金融机构怎样才能做到平稳过渡呢?笔者以为应以三点应对:即转变盈利模式、提升管理能力、挖掘自身潜力。

  首先,转变盈利模式。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处于城市的边缘或村镇社区居多,因此网点服务对象多是农民,农民受外出务工的地理位置影响,很多人一年或多年回来一次,在资金投向的选择上,大多选择长期型存款,吸收这样的资金稳定性虽强但成本较高。因此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中小金融机构存贷款之间利息更加收窄,依赖传统的扩大存贷款规模的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所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必须转变业务经营方式,以拓展符合监管要求的理财业务、中间业务为经营方针,把长期存款吸收到理财业务中来,加强业务创新,把中间业务做成类似金融超市的全能化服务,以补充信贷市场的利润减缩。贷款利率的定价机制应根据风险的程度测算数值,把数值当作定价标准,不能同以往同一类型贷款就执行统一利率,按风险数值作为定价标准更能体现利率与市场化接轨的精髓。 

  其次,提升管理能力。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提升管理能力说易做难,中小金融机构不管从人才、能力、经营渠道、品牌知名度来说都与一个“缺”字联系在一起,银行管理能力的提升说到底就是对风险把控的提升,银行的盈利水平就是控制风险的管理水平,在利率市场化的作用下,激烈的市场竞争把这种管理水平更是推向极致。事实上,原有的中小金融机构的管理因素中蕴含着很多政策因素,是政策把中小金融机构放在一个小框架里,规定只能在框架范围内活动,于是僵化了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思维与机遇,使之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刚起步就与大型银行拉开距离。好歹这种先天不足已经被社会所共识,提高中小银行管理能力将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期盼。所以当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只有不断引进人才来开拓市场眼界,用人才战略来推进管理。

  再其次,挖掘自身潜力。利率市场化的作用主要是用市场的“无形之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当前我国推行的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正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挖掘自身潜力的发力点,抓住这个发力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才能弯道超越,围绕国家的改革路线,挖掘与自身相关的量体裁衣式的金融服务,发挥自身特点,发掘出既能满足客户金融需求又能使自身稳定发展的经营之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