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响应银监会要求,各地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正紧锣密鼓地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改制后的农村信用社,牌子更响,实力会更强,商业化经营也会更加合理。但存款准备金比例的大幅提高、各项监管也更加严厉等都增加了改制后的生存压力。改制后的农村信用社如何在市场竞争当中永葆发展活力,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改制不能改了姓。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依靠自身网点优势和政策优势扎根农村市场,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多年来,农信社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积累了独到的经验,但与其他经过长期发展完善的商业银行相比,仍存在着一定差距。改制后的农信社必须牢牢抓住农村市场,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把握城镇化建设的大好时机,做到农村市场“寸土不让”,城镇市场“寸土必争”,才能在发挥自身固有优势的同时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改制不能只改名。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同国际市场接轨,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也逐渐受到全球经济影响。农村信用社改制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加适应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农业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农村金融市场的广阔天地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逐渐被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甚至是国外商业银行所重视,农村金融的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改制后的农村信用社必须进一步提高警惕,无论是经营理念、人力资源配置都需要快速转变,产品要进一步丰富、服务也要进一步提升,必须抓住其他金融机构尚未在农村市场站稳脚跟的这一时期,迅速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改制要敢走新路。农村信用社改制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走出一条新路、一条特色路,最终引领改制后的农村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明确品牌定位,全力打造现代银行。笔者所在的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2013年初提出全面推进特色银行、优质银行、科技银行、流程银行、和谐银行“五大银行”建设,目的就在于将辖内农村信用社打造成正规化银行,全力塑造农村信用社正规化品牌新形象。要合理配置资源,逐渐构建人才优势,提高对新进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着重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促进整体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要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培植拳头产品,通过积极研发新产品、优化现有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类型,逐渐培育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对接市场客户需求。要弘扬企业文化,有效激发员工合力,将企业文化精神深入到农村信用社的每一个角落,形成合力,推动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