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柜员差错,一般常见的有柜员长短款、综合业务系统操作差错、凭证打印出错等,也可以简单归纳为:账差错、款差错。差错是如何形成,怎么做可以降低差错率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际,谈谈这方面的见解。
差错形成的原因
注意力不集中。柜员的办公环境比较嘈杂,在一个营业室里的客户,需求多种多样。有办理柜面储蓄业务的客户,也有办理对公业务的。柜员在办理一笔业务时,可能既要解释客户提出的咨询,又会受到其他工作人员办理业务的影响,从而使得柜面工作人员办理业务时容易出现差错。
钱款账目不同步。柜面工作人员办理业务时,一定要坚持钱款账目同步,一笔一清,从而降低差错率。但在现实工作中,有的柜员为及时服务客户,同时接办几笔业务,难以做到一笔一清,就容易造成出纳长短款现象。
打印凭证不规整。查看柜员的传票,经常会看到手改传票的痕迹。这是由于柜员传票摆放混乱造成的。由于传票没有归类,或没有整齐摆放,柜员业务繁忙时就容易拿错业务凭证,出现打印错误,从而导致手写更改。
现金摆放不分类。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新员工身上,新员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在现金摆放时易杂乱无章,不能很好地整理各类面值、新旧不一的现金,稍不注意就会在现金收付中造成错款。
业务名章摆放不科学。业务繁忙时段,柜员在加盖业务名章时容易拿错印章,发现错误却已经晚了。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业务名章没有形成固定的摆放习惯造成的。
“三要三不要”防出错
“三要”是指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这是减少差错率的根本因素。二要笔和纸不离手,把客户报出的数字及时记在纸上,敲打键盘时有核对的依据,就能有效减少差错。三要及时整理现金和业务凭证,柜员要勤于碰库,每核对一次现金尾箱之后就将相关的业务凭证整理好,假若下次碰库出现账款不符,可以缩小查找范围,从而及时追回现金或业务凭证。
“三不要”是指一不要去听。办理业务时,柜员不要因营业室其他同事的话题而分神,不去听别人讨论的话题。二不要去想。办理下一笔业务,就不要去想上一笔办理的业务现金收付时是否准确,做到办一笔甩一笔,就能减少差错。三不要带情绪工作。临柜工作人员不能将生活的情绪带到工作中,不能将一些消极情绪带给客户,影响工作。
减少柜员业务差错,不仅能有效防范业务风险,也有利于树立起个人良好的职业形象,同时也增强了农信社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