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用科技创新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本报讯 4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勇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调研时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和保障水平。
张勇强调,必须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和保障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中检院的带动、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强对系统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帮扶,加快形成贴近需求、服务监管、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功能强大、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体系,捍卫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安 讯)
山西省建成“大”字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本报讯 从3月29日召开的山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会议上得到消息,截至2012年年底,山西省已建成覆盖北、中、南、东、东南地区的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大”字形监测网络,覆盖6市7县区10所医院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覆盖全省所有市、县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报告网络。同时,全省5家承担食品污染与有害因素监测任务的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参加了国家盲样考核,4家通过了化学污染考核、3家通过了食源性致病菌考核;承担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任务的6市7县区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全部通过了省级盲样考核。
(刘吉平)
黑龙江提出坚决抓紧抓好食品监管
本报讯 4月8日,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以改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为契机,以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源头治理和加强能力建设为重点,逐步实现食品生产和销售“来源可溯、流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查”,确保全省人民吃得安全、放心。
会议指出,要强化源头治理,把住食品安全第一关。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努力实现从原料到加工销售的全过程监管。要强化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各方共同维护、共同监督食品安全,构建群防群控工作格局。
(黑 文)
安徽新增公共安全电子信息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平台
本报讯 日前,安徽省公共安全电子信息产品质检中心获准成立,这是该省质检系统唯一专业从事公共安全电子信息产品质量检测的技术平台。“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将以技术创新推进公共安全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催生通信及信息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产业,到2015年公共安全产业产值将达500亿元。
据悉,该质检中心专用实验室面积约3800平方米,设办公及科研区、通用性能检测区、可靠性能检测区及特殊试验区等,开展食品安全等公共安全产业相关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同时为公共安全产业相关领域产品制修订标准。
(桂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