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贯彻“全程追溯”原则
根据条例,目前北京市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开始试运行,首批8家乳制品企业及畜禽食品企业已将产品信息纳入平台。该平台包括3部分:政府监管平台、企业应用平台和消费者查询平台。目前政府监管平台已经启用,而企业应用和消费者查询平台,将陆续于年内开通。北京食品生产经营者须按照规定报送信息,实现重点食品生产、收购、加工、存储、运输、销售全过程安全信息可追溯。北京市民消费的重点食品将陆续进入可追溯系统。
北京市食品办新闻发言人唐云华说:“食品安全实现全程可追溯,意味着食品安全问题将明晰责任,而责任必追究。”实现食品的全程可追溯,是贯穿《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全文的重要原则,条例的多个条款从不同角度、不同环节对“追溯”进行了明确。
终身禁入 期待惩罚效果显现
《经济之声》财经评论员况杰表示,条例的亮点在于,设置了企业禁入条款,也就是说,一旦相关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企业法人代表终身不得再从事该行业,加大了处罚力度。同时还设置了追溯系统,这样,降低举证成本,使得监管能够真正实现。但最终效果,还要看这些政策能否落到实处。
透明度越高 食品安全就越有保障
4月1日起,《北京市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试行)》施行。备案后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文本在北京卫生信息网供公众免费查阅,接受公众监督。市民在消费时,如发现实物与备案情况不符,可拨打12320举报。
业内专家认为:“要求备案登记表所附的资料包括研究和检验数据,是这次备案的亮点。”以前产品的开发数据是保密的,投放市场的产品,消费者不知道做了哪些研究,哪些检测。如今可以免费看到,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弄虚作假。一般来说,透明度越高,食品安全就越有保障。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