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主任 王艺华

  近年来,山东省供销合作社以县联社、基层社和社有企业“三位一体”的基层组织体系为载体,不断拓展农村流通服务、农业生产服务、信用合作服务和新型社区服务,逐步形成了流通、生产、信用合作综合发展新格局,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强化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支撑。省社通过突出县联社核心作用,注重县联社在把握定位、规划协调、整合资源和组织实施等“全县一盘棋”中的关键作用,推进基层组织体系化运作;突出基层社基础地位,积极推进阵地、组织、功能“三加强”和体制机制、服务模式“两创新”,在全省实施了全面启动、重点推进、加快提升三步走的基层社振兴战略,目前全省已有1567个基层社具备承担新时期经营服务能力,占1646个乡镇和涉农办事处的95%;提升社有企业带动功能,恢复壮大传统业务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经营公司和农业装备公司,稳步发展担保公司或小额贷款公司;强化省、市级联合社的指导、支持和带动,省社每年都召开10次以上专题现场会,培育典型、以点带面、拓宽思路,并将80%以上各级政府扶持资金用于基层组织体系及服务功能建设,促进企业与县域网络对接、联合。

  第二,构建现代流通网络,开展农村流通服务。通过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实施连锁配送,把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延伸到农民身边,提升日用消费品网络。省社现已建成配送中心272处,建设县城大型购物中心62个,开办乡镇直营超市3443个,发展村级加盟店5.2万个,在110个县域形成网络,2012年消费品零售总额785亿元。同时,在强化服务主导型农资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联采直供和技物结合的农化服务,把农资经营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以完善农业生产资料网络。目前已建成配送中心341处,开办直营店3828个,发展加盟店4.93万个,建成县域网络116个,化肥销售总量占全省市场份额的2/3。其中,山东农资和烟台农资两大龙头企业均为全省流通企业30强。另外,以山东省梅开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以县域网络为基础,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在11个县市区投资建设区域性废旧物资回收、分拣和初加工中心,拟于近期注资4亿元重组改建为山东省再生资源集团公司,带动这一传统产业的快速恢复发展。除此之外,省社还积极规范烟花爆竹经营网络,并在全省规范了156家批发经营公司,建成30万平方米安全达标的储运设施,特许常年零售网点4400多个,有效满足了群众节庆需要。

  第三,围绕全产业链条,开展农业生产服务。一是加强农民合作服务,全面启动和提升发展基层社,增强对农民合作组织的带动力,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参股领办和带动发展的农民合作社达到1.3万个,发展合作社联合社183个,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1160处,培育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品牌857个,品种涵盖山东主要农产品,合作社社员户均增收25%;二是创新大田作物托管服务,由县联社整合农资、农机等生产要素,由基层社联合村两委组建专业服务组织,为农民生产提供全程托管服务或几个环节的半托管服务;三是深化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培育农产品公司、批发市场等载体,探索产销对接多种方式。省社去年成立的农产品公司,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正在成为带动全省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发展的龙头。在北京、上海、西安、济南等地举办多次大规模产销对接活动,与200多家大型超市公司和部分高校等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2012年农产品销售收入520亿元。

  第四,拓展农民合作领域,开展农村融资服务。通过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在53个县级社领办的541个合作社内部开展了资金互助合作业务,在12个县开展了合作社内部小额借款人互助保险业务,2012年资金互助额12亿元,受惠农民4万多户。同时,还组建信用担保公司,由县级社或基层社搭建区域性融资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不同合作社之间的资金调剂机制,目前有41个市、县供销合作社组建了担保公司,2012年帮助农民合作社融资25亿元。此外,积极引导涉农信贷投放,加强与银行机构合作,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服务方式,现有30多个县市区的农行或信用社已将供销合作社领办的400多个合作社作为对农民发放贷款的信用载体。

  为适应农村社区化服务新趋势,促进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相结合,省社积极参与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搭建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综合服务的平台,推进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向村级延伸、经营服务体系向田间地头延伸。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和供销合作社双联共建的新路子,实现了村社共建、社农共兴。已建成1153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同时参与了83个县市区的262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骨干作用越来越突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