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龙头带动 联合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副主任 何启环

  近年来,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紧紧围绕全国总社“新网工程”工作部署,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经营业态,改造提升传统经营网点,加快构建具有广东供销合作社特色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2012年,全省系统实现销售收入529.14亿元、利润总额5.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和11.8%;其中省社直属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7.13亿元、利润总额1.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1%和22.8%,是2009年的2.8倍和2.2倍。      

  省社调动有效力量,争取多方支持,形成工作合力。近年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省委书记汪洋,原省长黄华华,省长朱小丹,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常务副省长徐少华、肖志恒,副省长刘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以及全国总社多位领导先后到我省供销合作社和直属企业视察指导,充分肯定我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尤其是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成效并寄予殷切期望。2010年省级财政设立“新网工程”专项资金,每年3500万元、连续三年;2011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5亿元、连续三年支持供销合作社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近三年带动各市县财政和社会资本近20亿元投入“新网工程”建设。

  省社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加速打造省级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一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以股份制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引入社会资本和企业员工持股等形式,改制、重组和新组建了广东天禾农资、广东新供销商贸、广东新供销天润农产品、广东天保再生资源和广东新供销丰业农产品公司等一批省级经营平台,突破供销合作社纯集体单一所有制产权结构,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截至2012年底,省社直属企业汇总注册资本14.6亿元(其中引入社会资本近6亿元)、资产总额69.3亿元、所有者权益24.6亿元,分别是2009年初的10.4倍、2.2倍和4.1倍。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省社直属企业大力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和连锁化建设,整合优化系统资源。广东天禾农资公司等应用ERP管理系统,实现对物流配送网络供应链和资金流的全程实时管理与监控;广东新供销商贸、广东新供销天润、广东天保再生资源公司等省社直属企业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财务资金等实行统一管理。三是打造干事创业团队。近三年,省社通过选拔优秀中青年骨干和从外部引进行业优秀人才充实直属企业领导班子20人,占班子成员总数的87%;新招收一大批综合素质较好的年轻员工,截至2012年底省社直属企业员工总数2403人,是2009年4.8倍。

  省社突破分级管理、资源分散瓶颈,大力推动联合发展,加快整合集中资源。一是搭建合作平台。省社以“市场化运作、行政力推动”为手段,与梅州、江门、河源、惠州、汕尾、新兴、徐闻等市县政府签订了共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协议,2013年着重开展省市县共建“新网工程”27个试点县工作,联合构建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二是推动联合发展。省社以“新供销”为核心品牌,大力推进省市县社产权和业务合作,加快打造全省或区域经营服务网络。近三年,省社直属企业与市县社联合组建区域公司70家。三是建设物流体系。省社以直属企业为主导,带动市县社建设一批冷链物流基地、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经营网络基础。截至2012年底,全省系统已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240个。广东天禾农资公司现代农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项目被列入全省现代服务业100强。

  顺应我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调整优化经营网络结构,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优化网络结构,着力构建农副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双向流通网络,重点打造粮油产品连锁经营网络,逐步恢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截至2012年底,全省系统已发展连锁网点1.96万个,是2009年的2.2倍。二是诚信规范经营。省社积极主动参与省委、省政府开展的“三打两建”活动,联合各地供销合作社在全省范围举办“放心农资进万家”、“放心粮油进万家”、“放心商品进万家”等推广活动,树立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新形象。三是便民惠民利民。省社结合省委、省政府推进“平价商店”建设工作部署,积极探索农超对接、产销对接与连锁终端建设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发挥稳价惠民、助农增收作用。截至2012年底,全省系统已建成产销对接连锁终端1096家,其中经物价部门确认为平价商店的1031家,占全省总数的25%;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区综合服务社3858家,其中参与农超对接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815家,通过农超对接实现农产品销售额11.2亿元。

  下一步,全省供销合作社将以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为目标,以现代流通业为方向,以龙头带动、联合发展为手段,推动经营网络由松散向紧密发展、经营方式由传统向现代发展、服务功能由单一向综合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省系统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突破千亿元和十亿元大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