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2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用好“贷款业务附加值”

吉林省吉林市环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沈成功

  每一次贷款清收都是银行与贷户之间的一次博弈,在不断地博弈中,贷户的应对手段日益多变,这也给传统的信贷模式及理念带来了极大挑战。笔者认为,通过增加贷款附加值逐步培养和引导农民的信用意识,将是农村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很多工作在农村金融战线的员工对“放款容易收款难”这句话都深有感触。农民贷户虽然质朴,但在长期的合作与交流中,不难发现他们也有一些“小心机”。

  一是还款讲条件。绝大多数农户还款时都会与信贷员“谈判”,焦点是“额度不能减少,最好还能增加”。二是掏钱舍不得。很多农民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有些人想只付利息,求信贷员帮着垫付本金;有些人想只付本金,求信贷员帮着增加额度,把利息“裹进去”。虽然会屡屡碰壁,但依然有人对这样的尝试乐此不疲。三是“只花银行钱”。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农民会很“自然”地把自己的钱和银行的钱区分开,自己的钱要“攒家底儿”,要盖房子、装修、买机械;银行的钱要“花出去”,要买种子、买化肥、买衣服。四是不行就“耍赖”。有些农户比较懒惰,不愿干活,实在还不上贷款,就跟信贷员“哭穷”,你起诉我,我认账,就是暂时有困难,你要不“逼”我,我就先拖着、“赖”着。

  应对这些“小心机”,银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通常会采取依法清收。这种做法虽然有效果,但也存在弊端:一是对象受限。必须事实清楚,且对方恶意拖欠。二是时间受限。起诉-受理-结案-执行,一系列的流程需要较长时间。三是执行受限。很多案子结案后难以执行,久拖不决。还有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就是伤害与农民贷户的感情,治标不治本。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问题,必须要切好农民的“脉”,充分摸透并“利用”好农民的思想,引导他们由被动还款到自觉还款。

  其实,要想让农民主动自觉还款,除了大力度依法清收外,还可以选择给他们一些“甜头”,也就是适当地增加“贷款附加值”。

  例如,“适当放宽额度”:对还款积极且有资金需求的客户适当放宽额度,给予他们更大的资金支持,同时对其他贷户形成正向引导。也可以“增加信贷的附加收益”:银行可以购买一定数量的农业机械,无偿或低价帮助优先还款的农户播种或收割,谁先还款谁受益;与种子、化肥经销商签订协议,凭还款单据到指定经销处购买可以享受优惠等等,让农民切身感受到“讲信用可以多贷款、享受多重优惠,没信用多花钱、没人帮,寸步难行”。从而形成农民主动还款、竞相还款的良好氛围。

  另外,增加“贷款业务附加值”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而且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