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水永强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玉灵:
科技创新缺专家短资金
农业部将今年确定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农业科技创新摆上了突出位置。然而,山东沂水县永强蔬菜专业合作社在科技创新和应用上却遭遇了双重瓶颈。
“我们现在最害怕一种病害,一旦发作,生姜就会大面积腐烂。”沂水县永强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玉灵担忧道,“如果一块地连续种植生姜三五年后,在五六月份就特容易发生这种病害,它既是真菌又是细菌。”
据了解,刘玉灵所说的病害叫姜瘟病,是对生姜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发病后生姜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60%-80%,甚至绝收。
每到生姜种植的时候,合作社都会统一为社员配发姜种和农药,并邀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和科学施肥,并对生姜种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合作社还设有实验基地,专门实验生姜新品种,等新品种实验成功后,再推荐给社员种植。合作社通过这种途径克服社员在种植中遇到的难题,提高生姜的科技含量。
“我们对这种病没办法,希望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能给我们提供帮助。”束手无策的刘玉灵和社员们将希望寄予在农业专家身上。但目前他们还未找到能攻克这一难题的农业专家,只能任凭这种病害继续肆意地破坏着生姜生产。
记者了解到,沂水县的生姜产业很发达,生姜不仅是农民的主要种植作物,也是主要经济来源。合作社依托沂水永强蔬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开展“沂水生姜”的基地种植与生产加工贸易,年产规模1.2万吨。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有机农产品原料基地的开发,目前已发展有机生姜基地600余亩,辐射带动320户农民参与到有机蔬菜种植与管理模式中来。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严格按照国际有机农业生产标准要求,建立健全了从田间到餐桌、从原料到成品、从生产加工到群体消费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规范追溯体系,同时不断加大技改力度和产品检测实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生姜除了内销外,一部分还出口国际市场。
“我们的生姜出口只是粗加工。”刘玉灵不无惋惜地说,他们的生姜深加工技术不成问题,但缺乏资金。刘玉灵介绍,现在国际上生姜的加工产品有姜泥、姜粉、姜块、姜粒,生姜的深加工经过脱水、烘干、速冻等几道工序,合作社对这些技术也都了如指掌,但由于缺少资金,目前只能生产姜块,其他产品尚未开发。据了解,投入一套生姜深加工的设备需要上千万元的投入,这对合作社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资金的缺乏阻碍了合作社向生姜深加工业务的拓展,也了关闭了姜农增收的一扇门。
江苏大丰福到乐农副产品加工合作社理事长沈斌:
农产品加工税负制约合作社科技创新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农产品加工企业必须走科技创新道路,利用科技投入服务‘三农’。”江苏大丰市福到乐农副产品合作社理事长沈斌说,合作社主要从事以生产虾酱系列产品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为了使合作社做大做强,进一步把产品做优,成为一方群众致富的拳头产品,合作社一改传统的用鲜虾做原料直接加工的虾酱制作方式,将鲜虾煮熟后熬制而成。传统的用盐腌制的虾酱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经过改良后,该合作社的虾酱不仅风味更佳,而且对人体更安全。除此之外,合作社还通过科技创新进行工艺改良,更新设备,引进了全自动杀菌锅代替之前的锅灶灭菌。目前,合作社已经有了统一的生产线,手工部分的流程尽可能地都改成了科技设备,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沈斌还先后多次赴青岛水产科学研究院、江苏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单位,请来专家学者研发虾酱产品,走访全国10多个大中超市调研、了解不同地域人群对虾酱产品的口味差异,先后研制出五大系列、15种产品,受到各地消费者的欢迎。
产品深加工是合作社的主营业务,但是在科技创新的路上合作社还面临着许多困难。沈斌告诉记者,他们主要有三大困难。
第一,资金是制约该合作社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该合作社主要侧重农产品加工,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基础薄、底子弱。农产品主要是服务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若价位过高,则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所以农产品加工的效益空间十分有限,如此一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成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合作社的农产品加工规模小,难获得银行贷款,而单靠合作社自身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这制约了合作社农产品加工的发展。
第二,产品加工税负压力大,阻碍合作社创新发展。据悉,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初加工产品享受13%的销项税率和扣除率,而深加工产品则适用17%的销项税率和13%的进项税率,这就造成了农产品深加工增值税实际负担较高的现象。农产品深加工的原材料很多为初加工产品,适用于13%的增值税率,这就表明深加工产品不仅要为产品增值缴税,还要为原材料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之间的差额买单,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合作社的负担。
第三,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时间长、费用高,提高了产品成本,成为合作社创新发展的一个瓶颈。“农产品加工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但是目前农产品加工质量评审消耗的时间长、费用高,为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刚起步的合作社造成了发展的阻碍。”沈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