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9日起,新浪微博上开始不断出现了以“人类已经不能阻止海底捞了”为口号的各种版本“海底捞体”转帖。这些帖子竭尽其能地吹捧海底捞“顾客至上”的优质服务,有些甚至将这种服务“神话”了,以至于8月初,已有媒体质疑这种夸张的营销可能会捧杀海底捞。而这场原本风生水起的微博营销战略于45天后,在一篇名为《记者卧底打工海底捞骨头汤和饮料是兑的》的新闻出现后戛然而止。
《记者卧底打工海底捞骨头汤和饮料是兑的》一文作者称,微博上日益泛滥的“海底捞体”令卧底记者起意应聘海底捞,试图通过亲身体验,向公众介绍一个真实的海底捞。文章的前2/3部分基本都在描述海底捞严格的用人机制和规范化的生产标准,提出了一些不规范地方,然而,文章最后提到了海底捞骨头汤和饮料是勾兑的一事却引起了读者的关注,进而引发海底捞“勾兑门”。这样的“勾兑门”令海底捞前一阵的微博营销效果荡然无存,消费者似乎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勾兑门”事件上。
8月22日,海底捞官方网站接连刊登了名为“关于媒体报道事件的说明”和“海底捞关于食品添加剂公示备案情况的通报”两份声明。
在“关于媒体报道事件的说明”中,海底捞作了两条说明。第一条:“海底捞的白味汤锅、柠檬水及酸梅汤均由带有合格资质证明的正规厂家给我们提供的原材料,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进行索证、索票,操作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各个门店按照总公司标准统一规定的配比和比例进行配制。”在这条说明中,海底捞紧急公关发言人曹静解释,海底捞的汤确实是勾兑的,但一切都符合国家规定。
第二条:“我们按照国家添加剂公示的要求进行了公示及备案。作为一个大型的连锁火锅企业,海底捞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以提升食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前提条件,提供安全、健康的菜品。但由于我公司目前经营的门店近60家,基层服务人员一万余名,报道中反映的一些问题也确实可能在个别门店客观存在,我们感谢媒体的报道为我们指出了问题,敲响了警钟。我们会根据媒体反映的情况,全面进行整改,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各项操作的规范性。”
公众对于海底捞快速的危机公关能力以及诚恳的态度,多数表示认同,但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对于海底捞隐瞒产品信息行为仍然表示失望。而对于海底捞的微博营销,网络营销专家王鹏辉认为,在微博上口碑太容易传播,尤其是不好的口碑,传播力度超乎想象。营销专家俞雷曾表示,“微博营销一定要慎重,其传播范围与效果不是你能控制得了的。主动传播到一定程度,就会量变到质变地变成被传播。海底捞就是一例。“我估摸着已经有记者在海底捞卧底了,猜得没错的话,海底捞会出事在食材上。”海底捞果然被其不幸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