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8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多措并举防范冒名贷款

江西省乐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董承明

  冒名贷款由于其欺骗性、虚假性、隐蔽性,造成垒大户、跨区域、超越权限、多头贷款等违规贷款,使立据承债人和贷款使用人相分离,权利和义务不对等,贷款主体失效,给信用社信贷资金安全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因此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控的重点之一,就是防范贷款发放管理中的冒名贷款问题。

  要对冒名贷款进行有效治理,首先应以合规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根治冒名等违规贷款的思想基础和管理体系。第一,把合规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从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强化合规文化教育,树立对不合规现象进行有效抵制、主动举报的态度。第二,把合规文化建设渗透到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覆盖管理流程的各基本点。第三,加大对违规操作的惩戒力度,确立“零容忍”的管理理念,有效增加违规成本。

  操作模式流程化,可以从源头根除冒名贷款。首先,严格执行双人调查制度。办理每笔贷款业务时,信贷人员必须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实行双人实地调查。其次,实行农户贷款的贷款申请、贷前调查“双签”制度和前、中、后台相互制约。“双签”制度,即指借款人在提出贷款申请或信用等级评定申请时,夫妻需在贷款申请或信用申请书上,共同授权签字。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冒名贷款及早发现、及早处置,也是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要解决好冒名贷款问题,必须在调查、审查、检查等过程中早发现、早处置,在过程中控制,避免形成风险及损失。首先,要真正落实监督检查责任制。检查档案要加强管理,作为事后责任认定的主要依据。其次,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早纠正、早处置。对于主观故意形成冒名贷款,造成贷款主体失效、债权丧失导致贷款损失的,加大惩罚力度,以严格的责任追究来震慑违规违法者,警示广大干部职工。

  创新科技手段,实现对贷款的动态管理,在信息化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信用社在提供农户贷款服务时,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因而要尽快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多方面获取开展业务所需的信息。第一,开发农户贷款管理软件,认真查验公安户籍系统,对农户贷款实行动态、科学管理,运用科技手段,建立局域网,防控冒名贷款。第二,利用央行个人征信系统,通过与这些信息系统的联通来获取较全面的有关农户的信息,识别个人信用。第三,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系统中客户及关联人信用信息,及时更新,将不守信客户及时录入信贷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内信息共享,以此降低信用社在农户贷款中的风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