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4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实施“五变”格局 灵活推进改造
——茂名笪桥供销合作社改造几点尝试 

  基层社改造问题是目前我国供销合作社今后工作的又一重点,各省、市、自治区供销合作系统都把基层社改造写进了当地“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广东省茂名笪桥供销合作社改造中的几点做法或可以提供一点借鉴。

  笪桥供销合作社在改革前,有干部职工111人,离退休职工34人,社有资产860万元,欠银行贷款等债务251.2万元。近几年,该社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供销合作社的支持下,化解了历史债务及遗留问题,盘活了社有资产,为“三农”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2010年,该社商品总销售2000万元,比2001年增长2.1倍,资产总值增至3030万元,比2001年增加了2170万元;年资产收益65万元,被评为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30强基层社,预计2011年全部项目改造完成后,年收益可达100万元。

  笪桥供销合作社资产存量虽然不少,但都是一些利用价值低、效益差的旧楼房、矮瓦房、闲置地等房地产。全社房地产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年收益仅13万元。为更好地发展,笪桥供销合作社以“新网工程”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从改造入手,千方百计盘活社有资产,变无收益为有收益,变少收益为多收益,变小门店为大超市,变危房为综合贸易市场,变空地为商贸城的“五变”格局。

  一是将无收益资产改为有收益资产。地处207国道的收购站,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过去专门从事黄红麻收购的门店,后因农业结构调整,很少有人种植黄红麻了,加上国道改道,收购门店闲置多年,分文无收。笪桥供销合作社筹集资金3万多元,将其改造成为经营店铺和住宅,年增加收入2万多元。

  二是将少收益资产改为多收益资产。地处镇政府对面的化肥、农药仓库和日杂门店,原是人流较少的地方,年收益不到2万元。自镇政府改建办公楼和铺设水泥路后,人流激增,成了商业旺区。笪桥供销合作社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先后投入资金53万元,将化肥、农药仓库改建成600多平方米的农资超市,将200多平方米的日杂门店改建成为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的综合商贸楼。这两项改造,年收益达10万元,比原来增8万元。

  三是将小店改为大超市。地处供销合作社旧办公楼旁有几个门店,年收益不到万元,其屋背后是一块3000多平方米的闲置池塘,成为群众倾倒垃圾的地方。2009年,笪桥供销合作社投入资金110多万元,拆除门店,填掉池塘,在此处建起一幢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50平方米的楼房,引进茂名市明湖百货有限公司开办日用消费品连锁超市,年收益近10万元。

  四是将危房改为商贸市场。笪桥供销合作社旧办公楼及职工住宅楼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成为危楼。但它与圩镇农贸市场接壤,商业利用价值高。2010年下半年,在克服资金和拆迁等困难后,笪桥供销合作社在此建起占地2000多平方米、框架结构建筑1300多平方米、棚架结构建筑600多平方米的综合商贸市场。预计该项目全部投入使用后,年收益达20万元。

  五是将闲置地改为商贸城。前几年,笪桥供销合作社在207国道旁购进一块约6000平方米的地皮,现计划兴建加油站一座,农产品综合购销站一个。以上项目建成后,年可增加收益20多万元。

  几年来,笪桥供销合作社着力改造社有资产,成效显著。全社资产占地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被改造的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资产现值从800多万元增加到3030万元;年收益从13万元增加到目前的65万元。全部改造完成后,全社的资产收益和经营收益将达到150万元以上。

  (茂命市社供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